食后过竹堂风雨遽作赋所见

云气四蒸雷蓄怒,山雨一来风借助。

抱头乳燕窜低檐,噤口黄鹂在深树。

竹围万槊齐惊呼,老松不动如亚夫。

何人笔端带三昧,画作竹堂风雨图。

形式: 古风

翻译

乌云翻腾雷蓄势待发,山雨欲来风更加强劲。
母燕护头急忙躲进屋檐下,黄鹂不敢出声藏于密林深处。
万千竹竿如枪矛齐鸣,老松屹立不动似守卫者亚夫。
不知哪位画师妙手生花,绘出这幅竹林风雨的画卷。

注释

云气:形容乌云翻滚的样子。
雷蓄怒:形容雷声沉闷,仿佛蕴含着愤怒。
抱头乳燕:母燕保护幼鸟的动作。
噤口黄鹂:形容黄鹂因风雨而不敢出声。
万槊齐惊呼:比喻众多竹竿在风雨中摇晃发出的声音。
亚夫:指汉代名将周亚夫,这里形容老松坚定不动。
三昧:佛教术语,这里指绘画的高超技艺。
竹堂风雨图:描绘在竹林中的风雨场景的画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骤然降临的风雨场景。首句“云气四蒸雷蓄怒”,形象地写出乌云密布,雷声蓄势待发的紧张气氛。接着,“山雨一来风借助”暗示风雨的来临并非孤立,而是风借雨势,雨借风力,两者相辅相成。诗人通过“抱头乳燕窜低檐”和“噤口黄鹂在深树”描绘动物们对风雨的本能反应,燕子缩头藏身,黄鹂噤声避险。

“竹围万槊齐惊呼”运用比喻,将竹林在风雨中的摇曳比作无数枪矛在挥舞,生动展现了竹子在疾风骤雨中的动态景象。而“老松不动如亚夫”则以坚韧的老松象征不为风雨所动的坚定,暗喻诗人对风雨的泰然处之,如同汉代名将周亚夫那样沉着冷静。

最后两句“何人笔端带三昧,画作竹堂风雨图”是对画家技艺的赞美,想象有谁能捕捉到这瞬间的风雨气势,将其绘成一幅传神的竹堂风雨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出风雨中自然景色的变化,以及诗人的情感体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868)

虞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食墨鱼有感

诳人吐尽胸中墨,不料反为人所得。

祸变之来非所虑,仅与诗人供一箸。

韩非竟以说难死,杨恽诗成污刀机。

子云嗜学甘寂寞,晚年奇字终投阁。

撑肠文字五千卷,不救颜回忍饥面。

三年博士冗不治,半生铅椠宁非痴。

老兵两眼不识书,饱食高眠我不如。

形式: 古风

病后有感作

今旦病思清,把书坐晴檐。

体舒百息匀,心远万虑恬。

收视等庖郢,妙观到羲炎。

顿忘饥寒苦,但觉中边甜。

习气尚稍稍,自喜良沾沾。

故家东堂书,高架纷悬签。

我时且儿子,气欲俱并兼。

浇著胸次间,政尔意不廉。

此意竟蹉跎,衰迟侵戟髯。

迩来又留滞,郁郁三年淹。

是秋节物高,露白原草沾。

斜河转空阔,夜气方森严。

此日足可惜,黄尘满征襜。

明年会当归,赤米荐白盐。

翻经慰老眼,甘作书蠹潜。

共嘲玄尚白,指笑突不黔。

亦知屠沽儿,羔豚方属餍。

形式: 古风 押[盐]韵

病起据案无绪辄书二十五韵呈簿尉

祇役来异乡,疟鬼巧伺便。

寒热四五行,大小六七战。

初如蹈阴壑,赤身卧冰霰。

继若煽红炉,虐焰工煅鍊。

先生但坚壁,高卧观物变。

谓我则忘吾,曰舍其犹传。

童子更进药,先生强起咽。

群鬼竞揶揄,医工何瞑眩。

忽然汗四出,心愧颜有腼。

须臾返清凉,轻健欲舞抃。

宁唯疏枕簟,便觉美肴膳。

气和疾自去,福至祸亦转。

我生多蹇剥,县尹剧卑贱。

王事有期程,私室敢安宴。

日出事还生,孤游无一援。

讼牒犹山积,愚拙费裁剸。

催科正火急,日夕俟诃谴。

督邮顾小忍,斗米那可恋。

弹琴不复梦,据案敢告倦。

仇梅二友生,洒落邦之彦。

颇复相料理,何尝语游衍。

城南万荷花,浣溪锦一片。

凉生雨初过,香度风微扇。

碧筒亦易办,白堕傥可荐。

诗以代折简,辞兮非黄绢。

形式: 古风

监学同舍饯南康新使君黄雍文分韵

人生五马古云乐,今君此行殊不恶。

君才自是瑚琏器,十载声华满台阁。

胡为忽厌东华尘,一麾要把江之滨。

闻道丰登少公事,姑与匡庐作主人。

到郡莫辞讥屡费,政恐朝来多爽气。

山中向有读书人,为问归来头白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