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学诗(其二)

树木生有枝,子弟教及时。

七年异男女,八岁分尊卑。

二五学书计,逢人多礼仪。

二五学射御,四五加冠緌。

今来谩不省,古道当如玆。

欲作高高台,为尔宽作基。

欲求深深井,为尔远为期。

不闻邹孟学,还自俎豆嬉。

人材日衰少,善保膝下儿。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此诗《勉学诗(其二)》由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旨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与适时性。诗中以树木生长之理喻人之成长,指出子弟教育需及时进行,不可延误。

首句“树木生有枝,子弟教及时”以自然界的规律类比,说明了教育如同树木生长一样,需要适时而为,不可错过最佳时机。接着,“七年异男女,八岁分尊卑”点明了教育应从儿童时期开始,通过区分性别和等级,培养基本的社会认知与行为规范。

随后,“二五学书计,逢人多礼仪;二五学射御,四五加冠緌”描述了教育内容的逐步深入,从学习文字算术、日常礼仪到射箭骑马、佩戴冠饰,体现了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这些细节描绘了古代社会对子弟教育的重视,以及教育内容的丰富多样。

“今来谩不省,古道当如玆”表达了对当前教育状况的担忧,认为应当遵循古代教育之道,注重全面发展。接下来,“欲作高高台,为尔宽作基;欲求深深井,为尔远为期”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阐述了教育的目标与方法,即为孩子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长远发展的空间。

最后,“不闻邹孟学,还自俎豆嬉”提到古代圣贤邹忌与孟子的故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不应仅限于玩耍,而应深入学习。同时,也反映了对当时教育现状的反思,指出人材日渐减少,应更加珍视并保护好下一代。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社会的类比,以及对古代教育理念的引用,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教育的重视与期待,强调了教育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收录诗词(408)

方孝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字:希直
  • 号:逊志
  • 籍贯:宁海
  • 生卒年:1357—1402年7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勉学诗(其三)

儿童聚嬉戏,不离父母傍。

父母顾盻之,百忧为尔忘。

惟此慈爱心,比同春日光。

阳和透地脉,草木俱芬芳。

儿身巳长大,能不念往常。

愉色与婉容,倾心奉高当。

嗟哉力何短,父母恩甚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勉学诗(其四)

上堂拜父母,甘旨手自供。

入庙罗豆笾,祀我祖与宗。

死者魂魄安,生者恩义隆。

一门无二志,謦欬生春风。

岂惟薰闾里,上闻天九重。

祥云及膏雨,滋我庭下松。

孰云唐虞远,不得身遭逢。

由来豪杰士,世世皆时雍。

形式: 古风

勉学诗(其五)

蔼蔼桑梓树,迟迟杖履音。

未瞻父母颜,巳起恭敬心。

树木手所植,杖履身所任。

此物犹足重,况彼钟爱深。

父爱我亦爱,不间兽与禽。

六亲同骨肉,何以能相侵。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勉学诗(其七)

妻贤少夫祸,子孝宽父心。

不知何人语,相传犹至今。

室家两相好,如鼓瑟与琴。

二亲岂不驩,花木罗春阴。

虽云一樽酒,共酌还共斟。

物情动相失,安用储千金。

家睽在妇德,彖系有遗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