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竹杖引寄贡尚书

白石岩前谢家谷,斲得杖名人面竹。

映书恍恍嘘青藜,入手温温如绿玉。

山中扶我蹑云峤,三十六源沂水曲。

此君标格特瑰异,识面何须见眉目。

苍然劲气傲蟠石,错节盘根心所欲。

临流顾影动蛟龙,敲户闻声走童仆。

相随数月殊未厌,愁入市廛悲局促。

南湖使君栖凤台,景仰高风隔川陆。

愿言持此青琅玕,万里云霄永相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郑潜的《人面竹杖引寄贡尚书》描绘了一根神奇的人面竹杖,出自白石岩前谢家谷。杖身名贵,竹节呈现出人的面庞,仿佛书卷在手,青藜光华闪烁,入手温润如碧玉。它助人攀登云岭,游历沂水源头,其形格独特,气质瑰异,无需眉目已令人倾倒。竹杖坚韧有力,如蟠石般苍劲,错节盘根,展现出自由自在的心性。竹杖在水边倒影,如蛟龙出水,敲击之声令童仆奔忙。诗人与竹杖相伴数月,对其爱不释手,感叹市井生活的拘束。他将竹杖视为南湖使君的象征,寄予对高尚品格的景仰,希望此杖能伴随自己直上云霄,寓意着志向高远,追求无尽。

收录诗词(197)

郑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时,官至海北廉访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怀安,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供舟子生计,人称郑公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有《樗庵类稿》

  • 字:彦昭
  • 籍贯:元明间徽州歙县

相关古诗词

送黄子震员外还中原

去年王师驻河北,使节皇皇照阡陌。

秋风连辔入南闽,走也沗为藩幕客。

莲花峰前逢驿骑,三山楼上话畴昔。

追忆京华曾会面,岂知海峤重相值。

积学蟠胸有六韬,开边决胜多全策。

檄传江右输忠款,捷报湖南破勍敌。

天戈北望剧云霓,铁马南行复疆域。

纳叛遄当下两淮,僭封断不容吴国。

中兴太尉自天生,工部郎官为时出。

南风瀚海波涛稳,千里归心舟楫疾。

绿树园林锦荔红,黄云城郭旌旗臼。

天涯黎庶具壶浆,力解倒悬君莫惜。

形式: 古风

通州宿慈恩寺简古源上人

何年突兀见此屋,结构凭高瞰河曲。

春风吹客出京城,身世渺然犹粒粟。

平生壮怀独登楼,况有轩槛当城头。

东郊日上宿雨散,北郭天净阴霾收。

师来一笑忘坐起,我本与师同浙水。

途穷试觅浮海桴,才短犹惭续貂尾。

问师今派浚古源,清激冰壶涵表里。

银汉耿耿上通津,溟渤滔滔下无底。

嗟我莫如方外人,苦被簪绂萦凡身。

漫采秋兰泊湘渚,还寻渔父渡江滨。

形式: 古风

中秋瑞龙寺玩月

年年今夕是中秋,今年今夕月几望。

又向龙山玩月明,恨不此时登百丈。

百丈峰头天宇宽,桂树婆娑风雨寒。

嫦娥冰奁未全启,神仙宝盖遥相看。

羽衣乐奏流霞宴,六六洞天光作殿。

欲伴群仙捧寿觞,绝壁丹崖路如线。

山僧有酒浮金波,已?一醉同高歌。

明朝归去还对月,百尺楼中秋更多。

形式: 古风

登大巽峰宿山家

千仞冈头十二曲,夏日来登大巽峰。

俯见沧洲树如荠,遥惊叠嶂云犹龙。

半天风雨非人世,万壑松杉生海风。

小楼夜坐耿不寐,赖有斗酒浇奇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