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子震员外还中原

去年王师驻河北,使节皇皇照阡陌。

秋风连辔入南闽,走也沗为藩幕客。

莲花峰前逢驿骑,三山楼上话畴昔。

追忆京华曾会面,岂知海峤重相值。

积学蟠胸有六韬,开边决胜多全策。

檄传江右输忠款,捷报湖南破勍敌。

天戈北望剧云霓,铁马南行复疆域。

纳叛遄当下两淮,僭封断不容吴国。

中兴太尉自天生,工部郎官为时出。

南风瀚海波涛稳,千里归心舟楫疾。

绿树园林锦荔红,黄云城郭旌旗臼。

天涯黎庶具壶浆,力解倒悬君莫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郑潜的《送黄子震员外还中原》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黄子震即将回归中原的深深祝愿和对其才华的赞赏。诗中通过描绘去年王师南征的背景,暗示了黄子震的出仕与国家的军事行动有关,展现了他积极投身于国家事务的形象。

"莲花峰前逢驿骑,三山楼上话畴昔",写出了两人在福建相遇的情景,回忆起京城的旧识,表达了深厚的友情。接下来的诗句赞美了黄子震的智谋和战功,如"积学蟠胸有六韬,开边决胜多全策",以及他在江右的忠诚和湖南战役中的胜利。

诗中以"天戈北望剧云霓,铁马南行复疆域"象征黄子震的壮志豪情,以及"纳叛遄当下两淮,僭封断不容吴国"展现了他的果断和决心。诗人称黄子震为"中兴太尉"和"工部郎官",高度赞扬他的才能和在中兴时期的贡献。

最后,诗人以"南风瀚海波涛稳,千里归心舟楫疾"预祝黄子震平安归乡,"绿树园林锦荔红,黄云城郭旌旗臼"描绘了沿途的美景,寄寓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结尾处,诗人鼓励黄子震要不遗余力地为百姓解困,表达了深深的期望和激励。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197)

郑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时,官至海北廉访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怀安,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供舟子生计,人称郑公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有《樗庵类稿》

  • 字:彦昭
  • 籍贯:元明间徽州歙县

相关古诗词

通州宿慈恩寺简古源上人

何年突兀见此屋,结构凭高瞰河曲。

春风吹客出京城,身世渺然犹粒粟。

平生壮怀独登楼,况有轩槛当城头。

东郊日上宿雨散,北郭天净阴霾收。

师来一笑忘坐起,我本与师同浙水。

途穷试觅浮海桴,才短犹惭续貂尾。

问师今派浚古源,清激冰壶涵表里。

银汉耿耿上通津,溟渤滔滔下无底。

嗟我莫如方外人,苦被簪绂萦凡身。

漫采秋兰泊湘渚,还寻渔父渡江滨。

形式: 古风

中秋瑞龙寺玩月

年年今夕是中秋,今年今夕月几望。

又向龙山玩月明,恨不此时登百丈。

百丈峰头天宇宽,桂树婆娑风雨寒。

嫦娥冰奁未全启,神仙宝盖遥相看。

羽衣乐奏流霞宴,六六洞天光作殿。

欲伴群仙捧寿觞,绝壁丹崖路如线。

山僧有酒浮金波,已?一醉同高歌。

明朝归去还对月,百尺楼中秋更多。

形式: 古风

登大巽峰宿山家

千仞冈头十二曲,夏日来登大巽峰。

俯见沧洲树如荠,遥惊叠嶂云犹龙。

半天风雨非人世,万壑松杉生海风。

小楼夜坐耿不寐,赖有斗酒浇奇胸。

形式: 古风

清泠台

清泠台前风露凉,乌石古桧蟠云苍。

中秋明月海天阔,万里一色山河长。

天秀岩前望海亭,月华如练照清泠。

却从东壁重回首,石磴阑干出翠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