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绍明上人

未住青云室,中秋独往年。

上方嵩若寺,下视雨和烟。

祖岂无言去,心因断臂传。

不知能已后,更有几灯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未曾居住在那高洁的云中之屋,每年中秋独自度过。
从上往下看,嵩山的若寺如在烟雨之中。
祖先难道没有留下什么遗言离去?心绪因断臂的故事而传递。
我不知此后还能否停止,又有多少灯火继续燃烧。

注释

青云室:指仙人或高士所居的高洁之地。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中国传统节日,团圆节。
上方:指寺庙所在的位置较高。
嵩若寺:可能指嵩山的某座寺庙。
断臂:可能象征着某种牺牲或苦难的经历。
已后:以后,之后。
灯:此处可能象征希望、信仰或记忆。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名为《赠绍明上人》。诗中充满了禅宗的意境和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

"未住青云室,中秋独往年。"

这两句讲述的是诗人尚未居住在那清净高远的青云禅房,而是在中秋佳节独自前往某个地方。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追求,也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和超脱的心境。

"上方嵩若寺,下视雨和烟。"

这里描绘了一幅寺庙与雨烟交织的画面。“上方”指的是高处的寺庙,而“嵩若寺”可能是实指嵩山下的某座寺院,也有可能是虚构的。“下视”则表现出诗人从高处俯瞰的视角,看到的是雨和烟的朦胧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描绘出了寺庙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映照出诗人心境之淡定。

"祖岂无言去,心因断臂传。"

“祖岂”可能是指禅宗的一个祖师,“无言去”则意味着他没有留下文字或言语的教诲,而是直接通过内心的领悟和实践来传达禅理。“心因断臂传”则出自一个著名的禅宗故事,讲的是一位禅师为了让弟子达到顿悟,甚至不惜断臂相示。这两句表达了对禅宗直接体验和实修的尊崇。

"不知能已后,更有几灯然。"

最后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时间流逝以及是否还能再次见到这种宁静、安详的环境的疑惑,以及对于那些象征智慧之光的“灯”的数量的好奇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哲理的追求,以及对于超脱尘世、追寻内心安宁的深切向往。

收录诗词(408)

贾岛(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字:浪(阆)仙
  • 号:无本
  •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 生卒年:779~843年

相关古诗词

赠胡禅归

自是根机钝,非关夏腊深。

秋来江上寺,夜坐岭南心。

井凿山含月,风吹磬出林。

祖师携只履,去路杳难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赠圆上人

诵经千纸得为僧,麈尾持行不拂蝇。

古塔月高闻咒水,新坛日午见烧灯。

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綵绳。

且说近来心里事,仇雠相对似亲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赠温观主

一别罗浮竟未还,观深廊古院多关。

君来几日行虚洞,仙去空坛在远山。

胎息存思当黑处,井华悬绠取朝间。

弊庐道室虽邻近,自乐冬阳炙背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赠僧

从来多是游山水,省泊禅舟月下涛。

初过石桥年尚少,久辞天柱腊应高。

青松带雪悬铜锡,白发如霜落铁刀。

常恐画工援笔写,身长七尺有眉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