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诵经千纸得为僧,麈尾持行不拂蝇。
古塔月高闻咒水,新坛日午见烧灯。
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綵绳。
且说近来心里事,仇雠相对似亲朋。
诗中蕴含着深厚的佛教文化与宗教生活的描绘,通过对僧侣诵经、持戒及寺庙日常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作者对于禅学生活的亲切感受和认同。
"诵经千纸得为僧",表明修行者通过不断诵读佛教经典,终于有机会成为一名出家人。这里的“得为僧”隐含着一种达成心愿的满足与喜悦。
"麈尾持行不拂蝇"则描绘了僧侣手持扫帚(麈尾),在走动时小心翼翼地清扫,不愿意惊扰到任何微小生物,体现出佛教对生命的尊重和慈悲。
"古塔月高闻咒水",通过古老塔庙夜晚传来的流水声,暗示了僧侣在静谧环境中的修行生活。"新坛日午见烧灯"则是对某个节日或宗教仪式中点燃蜡烛的一种描写,可能是表示庆典或者供养。
"一双童子浇红药"和"百八真珠贯綵绳",分别从事物的具体形象上勾勒出寺庙内清净庄严的景象。童子浇灌着药草,显示了对生命生长的关怀;而那些珍贵如真珠的念珠,则是僧侣用以计数诵经次数的工具。
"且说近来心里事,仇雠相对似亲朋"这两句则转向诗人内心的独白和情感交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最近的心理状态,以及与他人的关系,这些关系之复杂,就如同世间的恩怨纠葛一般,需要通过禅修来寻求平静和解脱。
综观全诗,不仅展示了佛教文化的丰富性,也透露出诗人对宗教生活的向往与投入,以及通过这种生活方式所达到的精神层面的平和与满足。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一别罗浮竟未还,观深廊古院多关。
君来几日行虚洞,仙去空坛在远山。
胎息存思当黑处,井华悬绠取朝间。
弊庐道室虽邻近,自乐冬阳炙背闲。
从来多是游山水,省泊禅舟月下涛。
初过石桥年尚少,久辞天柱腊应高。
青松带雪悬铜锡,白发如霜落铁刀。
常恐画工援笔写,身长七尺有眉毫。
乱山秋木穴,里有灵蛇藏。
铁锡挂临海,石楼闻异香。
出尘头未白,入定衲凝霜。
莫话五湖事,令人心欲狂。
清重无过知内制,从前礼绝外庭人。
看花在处多随驾,召宴无时不及身。
马自赐来骑觉稳,诗缘见彻语长新。
应怜独向名场苦,曾十馀年浪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