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

百生无此日,万寿愿齐天。

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

玉堂开右个,天乐动宫悬。

御柳疏秋景,城鸦拂曙烟。

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四海之内都安宁,秋季丰收充满希望。
百年之中难得有这样的好日子,希望寿命能与天齐长。
芍药花伴着金鼎烹饪,茱萸点缀在宴席之间。
玉堂开启在右侧,天上的音乐仿佛宫悬般回响。
御柳在秋色中稀疏,城鸦在黎明的烟雾中飞舞。
无尽的菊花节庆,愿长久地吟咏柏梁诗篇。

注释

四海:指全国各地。
无事:安宁, 没有战乱。
三秋:秋季,特指秋天的第三个月。
大有年:丰收之年。
百生:一生,一辈子。
万寿:长寿。
茱萸:一种植物,常在重阳节佩戴,以避邪驱疫。
玳筵:华贵的宴席。
玉堂:古代宫殿中的殿堂,这里指朝廷。
右个:古代宫殿右侧的位置。
天乐:天上的音乐,这里形容音乐美妙。
宫悬:古代宫廷中的乐器悬挂方式,象征音乐盛大。
御柳:皇家园林中的柳树。
疏秋景:秋景疏落。
城鸦:城市中的乌鸦。
拂曙烟:拂晓时的烟雾。
无穷:无尽。
菊花节:重阳节,又称菊花节,因赏菊而得名。
柏梁篇:汉武帝时的一种诗歌体裁,这里指赞美朝廷的诗歌。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宫廷宴席上的祝寿诗。诗中描绘了一个祥瑞繁华的场景,表达了对皇帝万寿无疆的美好祝愿。

“四海方无事”与“三秋大有年”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氛围。"百生无此日,万寿愿齐天"则直接表达了对皇帝寿比南山的祝福。

接下来的几句“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玉堂开右个,天乐动宫悬。”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景象,其中金银器皿、珍贵香料以及美妙的音乐共同构筑了一个华丽非凡的庆典氛围。

“御柳疏秋景,城鸦拂曙烟”两句,则转向自然景物,用以衬托皇帝的恩泽和国泰民安的景象。"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最后几句,则将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传承相结合,再次强调了对皇帝寿命长久的祝愿。

整首诗通过精致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更表达了臣子对于君主无尽的尊崇与忠诚。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

万国仰宗周,衣冠拜冕旒。

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

祖席倾三省,褰帷向九州。

杨花飞上路,槐色荫通沟。

来预钧天乐,归分汉主忧。

宸章类河汉,垂象满中州。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奉寄韦太守陟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

上客能论道,吾生学养蒙。

贫交世情外,才子古人中。

冠上方簪豸,车边已画熊。

拂衣迎五马,垂手凭双童。

花醥和松屑,茶香透竹丛。

薄霜澄夜月,残雪带春风。

古壁苍苔黑,寒山远烧红。

眼看东候别,心事北川同。

为学轻先辈,何能访老翁。

欲知今日后,不乐为车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

高处敞招提,虚空讵有倪。

坐看南陌骑,下听秦城鸡。

眇眇孤烟起,芊芊远树齐。

青山万井外,落日五陵西。

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形式: 排律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