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荅退上人

须鬓三分白二分,一生踪迹出人群。

嵩丘梦忆诸峰雪,衡岳禅依五寺云。

青衲几临高瀑濯,苦吟曾许断猿闻。

荒村残腊相逢夜,月满鸿多楚水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胡须和鬓角已有三分之二是白发,一生的行踪超脱于世俗人群。
梦见嵩山众峰被雪覆盖,衡山修行时依靠着环绕五寺的云雾。
穿着青色僧衣多次靠近瀑布洗涤心灵,苦心吟诗曾让远处的猿猴也能听见。
在荒凉的村庄,年末的夜晚我们相遇,月光洒满,雁群多集于楚地的河边。

注释

须鬓:胡须和鬓角,指代年老。
三分白二分:三分中有二分变白,形容白发多。
踪迹:行动的痕迹,这里指生活经历。
人群:世俗社会中的人们。
嵩丘:嵩山,中国名山,位于河南。
梦忆:梦中回忆。
诸峰:众多山峰。
衡岳:衡山,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
禅依:依靠禅修,指修行生活。
五寺:泛指多座寺庙,不一定确指数量。
云:云雾,也象征超脱尘世的意境。
青衲:青色的僧衣,衲指僧衣缝补的样子。
高瀑:高的瀑布,喻指清静之地。
濯:洗涤,这里指净化心灵。
苦吟:苦苦吟诗,追求诗歌的完美。
断猿:远处的猿猴,叫声断续,营造孤寂氛围。
荒村:荒凉的村庄。
残腊:年末,腊月的末尾。
相逢夜:相遇的夜晚。
月满:满月,圆月,象征团圆或美好时刻。
鸿多:大雁多,雁为候鸟,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楚水濆:楚地的河边,‘濆’同‘滨’,水边之意,楚地泛指南方地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酬荅退上人》。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须鬓三分白二分,一生踪迹出人群。”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头发已经变白大半,但他的脚步还在人群中显露出不凡的一生历练。

“嵩丘梦忆诸峰雪,衡岳禅依五寺云。”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忆。嵩山和衡山都是著名的道教圣地,诗人通过梦境回忆那里的风光,以及在五座寺庙中修行的宁静生活。

“青衲几临高瀑濯,苦吟曾许断猿闻。” 青衲可能指的是诗人的衣物,这里暗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生活状态。高瀑濯即瀑布飞流之处,他在此地吟咏诗文,表达了自己的忧愁和对自然的向往。

“荒村残腊相逢夜,月满鸿多楚水濆。”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荒凉村落中夜晚相遇的情景。残腊可能指的是残留的雪或是冬日的寒冷,而月光下的楚水则显得分外宁静和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精神追求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一份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情怀。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酬章水知己

新吟忽有寄,千里到荆门。

落日云初碧,残年眼正昏。

已为难敌手,谁更入深论。

后信多相寄,吾生重此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酬湘幕徐员外见寄

东海儒宗事业全,冰棱孤峭类神仙。

诗同李贺精通鬼,文拟刘轲妙入禅。

珠履早曾从相府,玳簪今又别官筵。

篇章几谢传西楚,空想雄风度十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酬微上人

古律皆深妙,新吟复造微。

搜难穷月窟,琢苦尽天机。

晚桧清蝉咽,寒江白鸟飞。

他年旧山去,为子远携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酬蜀国欧阳学士

因缘刘表驻经行,又听西风堕叶声。

鹤发不堪言此世,峨嵋空约在他生。

已从禅祖参真性,敢向诗家认好名。

深愧故人怜潦倒,每传仙语下南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