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其六)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翻译

楼如白玉,楼外垂柳摇曳,正是暮春时节。梦中,萋萋的芳草、萧萧的马鸣,闺楼中的思妇,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忆着远方的离人。罗帐上绣有一双金色的翡翠鸟,芳香的蜡烛融为滴滴的蜡泪。窗外残红飘落、子规啼血,窗内残梦凄迷、哀思绵绵。空楼相忆,思妇徒盼离人归来。

注释

玉楼:楼的美称。
袅娜:细长柔美貌。
春无力:即春风无力,用以形容春风柔软。
萋萋:草茂盛貌。
画罗:有图案的丝织品,或指灯罩。
金翡翠:即画罗上金色的翡翠鸟。
香烛:加有香料的烛,亦是对烛的美称。
销成泪:蜡烛燃烧后垂下的蜡滴比作眼泪。
子规:即杜鹃鸟,常夜鸣,声音似“不如归去”。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菩萨蛮》其六。从这短暂的摘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怀念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描绘。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留恋与现实中的淡漠。玉楼象征着高贵和美丽,而明月则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怀旧象征,长相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切思念。柳丝袅娜形容春天的细腻与柔美,但“春无力”却透露出一种淡漠和萧索,让人感到春意已逝,而现实中的美好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这两句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门外的杂草丛生,送君之际,只能听到远去的马蹄声,这种场景常见于古代文人骚客的离别之中,表现出一种无言的悲凉和孤寂。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画罗可能指的是精美的丝绸画卷,而金翡翠则是高贵的装饰物。香烛通常用于佛事或宴席,但这里却“销成泪”,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和无奈。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这两句通过对花落和鸟鸣的声音描写,以及对窗前情景的捕捉,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之中带着的迷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生动的自然景物描绘以及精致的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与深邃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其七)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其八)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其九)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其十)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画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