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回报隐居士,莫愁山兴阑。
求人颜色尽,知道性情宽。
信谱弹琴误,缘崖斸药难。
东皋亦自给,殊愧远相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许浑的《赠隐者》,通过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开篇“回报隐居士,莫愁山兴阑”两句,便设置了一种超脱世俗、心境自在的情怀。这里的“回报”是指回答或劝告隐居之士,不必为世事忧虑,因为山中自然风光足以令人心旷神怡。
接着,“求人颜色尽,知道性情宽”表达了诗人认为与世隔绝后,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一个人的本质,而这种理解又能使人性变得更加宽厚和善良。这也许是隐居生活的一种内在价值,即通过远离尘嚣的外界干扰,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信谱弹琴误,缘崖斸药难”两句,则描绘了隐居者的日常生活。这里的“信谱弹琴误”可能指的是隐者在山中学习或练习琴艺,但由于缺乏指导或是环境的影响,导致技艺不够纯熟。而“缘崖斸药难”则形象地描绘了隐者为了采集草药,不惮赴险,攀缘悬崖的艰辛情景。
最后,“东皋亦自给,殊愧远相安”表达了诗人对隐居者的赞美。东皋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隐居之地,而“亦自给”则意味着在那里人们能够自足,不再依赖于外界。这不仅是物质上的独立,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体现。末尾的“殊愧远相安”,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不能像隐者那样超然世俗的自己所感到的歉意,同时也祝愿那些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安好。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和自在人生的理念。
不详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为儒白发生,乡里早闻名。
煖酒雪初下,读书山欲明。
字形翻鸟迹,诗调合猿声。
门外沧浪水,知君欲濯缨。
陵前春不尽,陵下夜何穷。
未信金蚕老,先惊玉燕空。
挽移兰殿月,笳引柏城风。
自此随龙驭,桥山翠霭中。
瘦马频嘶灞水寒,灞南高处望长安。
何人更结王生袜,此客虚弹贡氏冠。
江上蟹螯沙渺渺,坞中蜗壳雪漫漫。
旧交已变新知少,却伴渔郎把钓竿。
楚翁秦塞住,昔事李轻车。
白社贫思橘,青门老仰瓜。
读书三径草,沽酒一篱花。
更欲寻芝朮,商山便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