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十四首(其一)

鸾鷟常特栖,騕袅辞服箱。

古来俊杰人,不在亡主堂。

六国昔崩分,岂无贤与良。

青蝇飞竿旌,谗妾踞瑶房。

屈原既放逐,楚事以俇攘。

信陵见猜疑,蛙黾游大梁。

悠悠狡童心,仁义愁我肠。

逝言空国都,啖食恣虎狼。

往车有折轴,后驾宜周防。

愿回目睫智,一为辨圆方。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咏史二十四首(其一)》由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通过历史人物的遭遇,表达了对忠诚、智慧与道德的深刻思考。

首句“鸾鷟常特栖,騕袅辞服箱”以鸾鸟和騕袅马比喻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它们虽才华出众,却往往因各种原因而远离权力中心或被迫离开。接着,“古来俊杰人,不在亡主堂”强调了历史上许多英雄豪杰并非在失败的政权中施展才华,暗示了命运的不公与世道的复杂。

“六国昔崩分,岂无贤与良”指出战国时期六国分裂,尽管不乏贤能之士,但局势动荡,英雄无用武之地。接下来的“青蝇飞竿旌,谗妾踞瑶房”描绘了小人当道、贤良被排挤的情景,暗喻了政治环境的险恶。

“屈原既放逐,楚事以俇攘”引用屈原被流放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忠臣遭贬黜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国家治理的混乱。随后,“信陵见猜疑,蛙黾游大梁”通过信陵君的故事,进一步揭示了政治斗争中的猜忌与背叛。

“悠悠狡童心,仁义愁我肠”表达了对人性中狡诈与仁义冲突的感慨,以及对仁义之心在现实中的艰难维护。“逝言空国都,啖食恣虎狼”则描绘了政治腐败、正义被践踏的社会景象,国家的空壳与人民的苦难并存。

最后,“往车有折轴,后驾宜周防”提醒人们要警惕历史的教训,防止重蹈覆辙。“愿回目睫智,一为辨圆方”表达了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明辨是非,以智慧和公正的眼光看待历史与现实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探讨了忠诚、智慧、道德在复杂社会中的价值与挑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92)

黄淳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史二十四首(其二)

至治合柔德,大渊何油油。

吾观五千言,精意良可求。

孝文尚清净,我人以和休。

绂冕事上帝,几杖怀诸侯。

轻税道则貉,偃兵世如周。

云门虽未作,函夏憺忘忧。

谁欤用赵张,网密仍吞舟。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咏史二十四首(其三)

瓦注自然巧,金注自然昏。

注者岂有异,外重亡其存。

智略逢世资,利欲汨本原。

贫贱生富贵,富贵入祸门。

君子远凶德,小人惑谄言。

不见楚春申,晚节困李园。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咏史二十四首(其四)

泛水据帝图,功高意已怠。

患此争功人,而难尽菹醢。

草草叔孙生,弥缝杂鄙猥。

遂令鞅斯毒,流漫亘千载。

汉在井田亡,汉亡族诛在。

卓哉鲁两生,抱经窜山海。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咏史二十四首(其五)

白起善合变,首身乃分离。

蒙氏制险塞,骨肉遭参夷。

李斯非先王,门诛矺其尸。

王剪灭六国,三世祸随之。

此人徇功名,快意无不为。

斫斩恬饴蜜,头颅积邱坻。

谓天如覆奁,天道竟有知。

宣尼戒馀殃,曲逆悔六奇。

明明周与召,秉德千载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