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举与燕上中丞贺耦庚先生

文学无贵贱,师弟有因缘。

当公领解日,我始双鬌悬。

公名丽中外,孺子心已笺。

时从乡先达,一问庆历贤。

有如泥忆云,何人识肫颛。

旌花照黔服,草木增华鲜。

下士悬势分,呼来侍之前。

吕医受薰浴,始见韩门全。

手赠研经书,谓我能终篇。

念自束发来,抱遗望古先。

意薄言鹦鹉,力遂忘其孱。

我朝盛明经,诸老起接肩。

阎胡奋前茅,江载持中权。

六经有实义,大师非汉遍。

皇皇一代学,足破诸子禅。

何言毋歛生,得淑洨长传。

千金学屠龙,用志良亦专。

但恐岁月逝,芜秽愁方荃。

因公庶有就,不致中道捐。

又苦念穷蹇,力削此肿卷。

白袍五千士,讵少万选钱。

已分枭悬投,竟呼鱼与牵。

居然如巨鳌,赑屃承群仙。

钩楹预礼礼,清簧间朱弦。

国家作人意,寓此宾之筵。

今日所厚醴,异时待敷宣。

岂其以筐篚,慰尔穷青毡。

念此自惭顾,中心如沸煎。

未举怨时命,实成人舍旃。

一朝落人穫,依然骄莠田。

不独羞世上,仰岂无惧焉。

科目正难称,炊沙何足饘。

惟山见五岳,惟水观九川。

尘滴乞沾丐,期无负当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郑珍为祝贺中丞燕上与耦庚先生乡举而作。诗中表达了对燕上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学问成就的赞誉。诗中提到“文学无贵贱”,强调了知识与学问的价值,并通过描述与燕上先生的交往,展现了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地位。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泥忆云”、“旌花照黔服”等,形象地描绘了燕上先生在学术界的影响和成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学术追求的谦逊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在学术道路上有所成就,不负当年的期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典雅,既体现了对前辈的尊敬,也表达了对自身学术道路的思考和追求,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243)

郑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 字:子尹
  • 号:柴翁
  • 籍贯:贵州遵义
  • 生卒年:1806—1864

相关古诗词

完末场卷,矮屋无聊,成诗数十韵,揭晓后因续成之

我亦胡不足,而必求科名。

名成得美仕,岂遂贵此生。

十年弃制蓺,汗漫窥六经。

友串亡称举,谓我手笔精。

安知公等长,真非予所能。

所以来试者,亦复有至情。

父母两忠厚,辛苦自夙婴。

一编持授我,望我有所成。

未尽无所成,而世以此轻。

因之忘颜厚,自量非不明。

贵从老亲眼,见此娇子荣。

痴心有弋获,焉知非我丁。

独叹少也苦,精力遂不撑。

四更赴辕门,坐地眠瞢腾。

五更随唱入,阶误东西行。

揩眼视达官,蠕蠕动两枨。

喜赖搜挟手,按摩腰股醒。

携篮仗朋辈,许贿亲火兵。

拳卧半边屋,隔舍闻丁丁。

黄帘自□晚,蜗牛喜观镫。

梦醒见题纸,细摩压摺平。

功令多于题,关防映红青。

文字如榨膏,槷急膏亦倾。

卷完自嗤笑,此又虫语冰。

安知上钓鲇,突作掉尾鲸。

自视此穷骨,何让棱等登。

归去见儿女,誇我头衔增。

但愁世上语,高文真有灵。

又愁邻舍翁,故生分别惊。

寒檠照秋馆,苦续号虫声。

同砚有良友,鋻此欣慨并。

难与外人言,果蠃于螟蛉。

形式: 古风

出门十五日初作诗黔阳郭外三首(其一)

近行十几日,秖如旦暮间。

远行十几日,恍若不计年。

澄澄□溪流,荡荡东去船。

寒风峭白日,萧条异山川。

高堂一片地,一刻数往还。

颜色隔千里,忽然立我前。

倚篷久惆怅,此意谁复怜。

入坐长叹息,晚炊起寒烟。

形式: 古风

出门十五日初作诗黔阳郭外三首(其二)

策名公家方,其实止求食。

一饱宁必官,吁嗟远行役。

思便自此归,辗转不能得。

事非尽由己,徒念山中石。

强歌不成欢,假□不安席。

梦醒觅娇儿,触手乃船壁。

我本窗下人,胡为异方客?

身世难尽言,去去自努力。

形式: 古风

出门十五日初作诗黔阳郭外三首(其三)

记我出门时,梅花绕茅亭。

携儿坐石上,吹笛使酒醒。

山妻持镫来,大字写纵横。

妹女各袖扇,争书压吾肱。

閧閧一宵事,不知难已鸣。

今朝梅树下,小卓当窗棂。

寒日在黄叶,萧萧儿授经。

读书究何用,秖觉伤人情。

不学耕亦得,看我黔阳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