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满寺枇杷冬着花,老僧相见具袈裟。
汉王城北雪初霁,韩信台西日欲斜。
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
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名为《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禅师的尊敬之情以及自己内心的平静与期待。
首句“满寺枇杷冬着花”,以充满寺院的枇杷花来形容冬日的美丽景象,既是自然界的写照,也寓意着禅师修行的清净之地。紧接着,“老僧相见具袈裟”则表现了诗人对老僧的尊敬和期盼相会之情。
“汉王城北雪初霁,韩信台西日欲斜”,通过历史名人的古迹来描写景色,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这里的“雪初霁”和“日欲斜”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些许忧思的情境。
“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则是诗人在等待禅师相见时的心境写照,不急躁地等候着,享受着自然之声的美妙。这里的“五马”和“三车”可能象征着不同的事物或精神层面的东西。
最后,“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诗人表达了对禅师所在之地——巴川的赞美,以及通过书信传递自己心中的喜悦。这里的“为君”指的是禅师,而“报京华”则可能是比喻或象征,表示向更广阔的精神世界传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岑参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更通过对人物活动的刻画,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在平静的心灵状态。
不详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红亭酒瓮香,白面绣衣郎。
砌冷虫喧坐,帘疏雨到床。
钟催离兴急,弦逐醉歌长。
关树应先落,随君满鬓霜。
斗柄欲东指,吾兄方北游。
无媒谒明主,失计干诸侯。
夜雪入穿履,朝霜凝敝裘。
遥知客舍饮,醉里闻春鸠。
楚客忆乡信,向家湖水长。
住愁春草绿,去喜桂枝香。
海月迎归楚,江云引到乡。
吾兄应借问,为报鬓毛霜。
上马带胡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