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赴安西

上马带胡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跨上战马带上胡钩武器,英姿飒爽地越过陇山头。
从小就想着报效国家,而不是贪恋官位封侯。
远离家乡万里,只能在梦中相见;边疆战事不断,月亮也引发无限愁绪。
应该尽早清除狡猾的敌虏,若无战事就不要拖到秋天。

注释

上马:跨上战马。
带胡钩:携带胡人地区特有的弯刀或钩形武器。
翩翩:形容举止洒脱或战斗英勇的样子。
度陇头:越过陇山,陇头即陇山一带,古代常指边关地带。
小来:从小。
思报国:渴望报效国家。
不是:并不是。
爱封侯:喜爱获得官爵高位。
万里乡:极言家乡之遥远。
为梦:成为梦中的内容。
三边:泛指边境或边疆地区。
月作愁:月亮引发了思乡与忧国的愁绪。
早须:应该尽早。
清黠虏:清除狡猾的敌人,黠虏指狡猾的外族侵略者。
无事:如果没有战事。
莫经秋:不要拖延到秋天,意指应迅速解决战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士即将启程赴安西(今新疆一带)的壮阔场景与深沉情感。"上马带胡钩,翩翩度陇头"两句,生动地勾勒出将士英武之貌及行军的雄浑气势。"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表达了将士报效祖国、无私忘我的高尚情操。

接着,"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两句,则流露出远离家乡、在边塞之地仰望明月而生的忧愁。这里的"万里乡"和"三边月",构筑了广阔无垠的空间感与深沉的思乡情怀。

最后,"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两句,既是对将士的鼓励,也是一种对国家安危的关切。这里的"早须清黠虏"指的是尽早剿灭敌人,而"无事莫经秋"则是希望在没有战乱的情况下能快些平定边疆,以迎接一个和平的秋季。

整首诗语言豪迈,情感丰富,是唐代边塞诗的一次典范之作。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送王七录事赴虢州

早岁即相知,嗟君最后时。

青云仍未达,白发欲成丝。

小店关门树,长河华岳祠。

弘农人吏待,莫使马行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王伯伦应制授正字归

当年最称意,数子不如君。

战胜时偏许,名高人共闻。

半天城北雨,斜日灞西云。

科斗皆成字,无令错古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送王录事却归华阴

相送欲狂歌,其如此别何。

攀辕人共惜,解印日无多。

仙掌云重见,关门路再过。

双鱼莫不寄,县外是黄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送韦侍御先归京

闻欲朝龙阙,应须拂豸冠。

风霜随马去,炎暑为君寒。

客泪题书落,乡愁对酒宽。

先凭报亲友,后月到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