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子去客昭武,今侬怀旧游。
青山浑在眼,白发暗添头。
旅食今安好,归程傥滞留。
溪边因野步,试觅水明楼。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元干的作品,名为《寄钱申伯二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怀旧之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念和不舍。
“子去客昭武,今侬怀旧游。”开篇两句,便设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诗人提到友人远行至昭武之地,而自己则在此处怀念过去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这里的“昭武”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名,也或许是一个泛指,可以理解为朋友远行的目的地。
接下来的“青山浑在眼,白发暗添头。”两句,则是对现实状况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情。诗人面对不变的青山,却感觉到自己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白发增加,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哀愁。
“旅食今安好,归程傥滞留。”这里,“旅食”指的是在外游历的人暂时的生活状态,而“归程”则是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结束游历,返回故土的心情。然而,这种心情又伴随着一种犹豫和不舍,这正是诗人的复杂感情。
最后两句,“溪边因野步,试觅水明楼。”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漫步,以及对某个“水明楼”的寻觅。这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也可能是一个象征性的空间。在这里,诗人通过对这个地方的追寻,继续强化了他对于美好记忆的怀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切的怀旧之情。诗人的笔触细腻,他以此表达了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不舍,以及面对时间流逝时内心的复杂感受。
不详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春来书劄已西东,喜复相逢乱世中。
万事变更唯舌在,三年流落转涂穷。
云收野寺侵廊水,月挂孤帆送客风。
剩欲留君明日住,夜阑难得一樽同。
花飞伤宿雨,山润照清晨。
念子经时卧,嗟予一味贫。
稍闻疏药饵,遐想整衣巾。
何日扶藜出,相陪醉晚春。
一室维摩老,长年法喜游。
苦心翻贝叶,痴坐写蝇头。
可是文园病,何堪杞国忧。
我知公健在,骨相合封侯。
早岁嫠居久,儒家守志贫。
白头躬祭祀,老眼喜缝纫。
哭妇无遗恨,怜孙不忍嗔。
一朝违孝养,力疾叫苍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