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相公发益昌

相国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

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宰相率军离京城,手持符节远征行。
清晨剑门云绕马,夜间渡过巴江雨洗战士身。
万千山花迎接他的车盖,江岸千条柳丝轻拂离去的旗。
暂时停留蜀地应数着日子,要知道圣上正期待他平衡全局。

注释

相国:宰相,指高级官员。
临戎:率军,准备作战。
帝京:京城,指国家首都。
拥麾:指挥军队,麾指军旗。
持节:手持符节,象征皇帝授予的权力。
横行:任意驰骋,这里指远征。
剑阁:地名,险峻的关隘。
云随马:形容行军之高峻快速,云似乎跟着马跑。
夜渡:夜晚过河。
巴江:泛指四川境内的河流。
雨洗兵:雨水洗净了士兵和武器。
山花万朵:形容花开繁盛,迎接贵宾。
征盖:征战时的车盖,代指将领。
川柳:河边的柳树。
去旌:离去的旗帜,指军队离开。
暂到蜀城:暂时到达蜀地的成都。
应计日:应该计算着归期,意即不久将返回。
明主:贤明的君主。
持衡:比喻掌握国家大权,维持平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出征的壮丽场景,展现了古人对边塞将士的崇高敬意和对国家安全的关切。开篇“相国临戎别帝京”,即点明了人物的身份及其离别都城的情景,“拥麾持节远横行”则展示了将军手握兵权,肩负重任,英姿飒爽的形象。

接下来,“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通过对日夜行动的描写,表现出将士们不畏艰险、迅速进军的情状。其中“剑阁”、“巴江”等地名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感和地域特色。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则是通过自然景物来烘托将士们的英勇气概。这里的“山花”、“川柳”不仅美化了战争环境,更象征着民众对英雄将士的欢送和赞誉。

结尾的“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表达了对君主英明决策的期待,以及对将领能够恰当把握时机、平衡战局的信心。这里的“蜀城”指的是四川地区,而“明主待持衡”则是诗人对于最高统治者的敬仰和期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将军出征场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注,以及对英雄将士英勇气概的赞美。语言雄健、意境辽阔,是一首充满力量和激情的战歌。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奉送李太保兼御史大夫充渭北节度使

诏出未央宫,登坛近总戎。

上公周太保,副相汉司空。

弓抱关西月,旗翻渭北风。

弟兄皆许国,天地荷成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时封公兼鸿胪卿

西边虏尽平,何处更专征。

幕下人无事,军中政已成。

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

醉里东楼月,偏能照列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北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