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

形式: 古风

翻译

唱支《还山吟》,天高地远傍晚寒山多幽深,送你还山非常理解你的心。
人到老成凡事须得任心意,见你懂得怎样安排一生事。
山中俯仰自如无意不可至,石间泉水淙淙恰如风吹雨,桂花松子极多常常落满地。
卖药后衣袋里应有很多钱,回到山中服药又可以延年。
白云悠悠相劝饮尽杯中酒,明月相伴哪里还不能成眠?
睡时回忆追问醒来时的事,梦魂可以和我相互来周旋。

注释

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
还山:致仕;退隐。
恣意:放纵,肆意。
偃仰:安居;游乐。
淙淙:流水声。
松子:松树的种实。
可食。
卖药”二句:东汉人韩康常在山中采药,到长安市上卖,三十多年口不二价。
汉桓帝派人请他做官,他逃入山中隐居起来。
这里以韩康比沈千运。
白云:用南朝齐梁人陶弘景故事。
杯中物:指酒。
“梦魂”句:表示毫无竞心,因而传为美谈。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世隔尘嚣、远离红尘的向往。"送君还山识君心"一句,透露出作者对友人能够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理解和欣赏。"人生老大须恣意"则是劝诫人们在年岁渐长时,更应顺从自然,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刻。

诗中还通过对山间景物的描绘,如"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这些意象不仅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而"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则表明了归隐生活中的自给自足,以及对健康长寿的一种期待。最后两句"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则是诗人在山间享受清泉美酒,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以及对夜晚的宁静与梦境中的自由交融所做的描绘。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遇冲和先生

冲和生何代,或谓游东溟。

三命谒金殿,一言拜银青。

自云多方术,往往通神灵。

万乘亲问道,六宫无敢听。

昔去限霄汉,今来睹仪形。

头戴鹖鸟冠,手遥白鹤翎。

终日饮醇酒,不醉复不醒。

常忆鸡鸣山,每诵西升经。

拊背念离别,依然出户庭。

莫见今如此,曾为一客星。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遇崔二有别

大国多任士,明时遗此人。

颐颔尚丰盈,毛骨未合迍。

逸足望千里,商歌悲四邻。

谁谓多才富,却令家道贫。

秋风吹别马,携手更伤神。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鲁西至东平

沙岸拍不定,石桥水横流。

问津见鲁俗,怀古伤家丘。

寥落千载后,空传褒圣侯。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

谁谓嵩颍客,遂经邹鲁乡。

前临少昊墟,始觉东蒙长。

独行岂吾心,怀古激中肠。

圣人久已矣,游夏遥相望。

裴回野泽间,左右多悲伤。

日出见阙里,川平知汶阳。

弱冠负高节,十年思自强。

终然不得意,去去任行藏。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