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早秋

千本苍杉俱合抱,夕阴相映寒蝉噪。

残僧独归清入昼,秋色满庭浓可扫。

霜钟初歇月未生,但觉篝灯一点明。

阶除环佩走流水,楼阁诵经童子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肃穆的山寺早秋图景。首句“千本苍杉俱合抱”,以“千本”形容苍杉之多,以“合抱”描绘其粗壮,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幽静的森林氛围。接着,“夕阴相映寒蝉噪”,夕阳与树影交织,寒蝉鸣叫,渲染出傍晚时分的凉爽与寂静。诗人通过“残僧独归清入昼”一句,展现了僧人独自归来的画面,与周围环境形成对比,凸显了僧人的孤独与清寂。

“秋色满庭浓可扫”一句,直接点明了季节特征,满院的秋色浓郁得仿佛可以被清扫一般,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丰富色彩和成熟之美。接下来,“霜钟初歇月未生,但觉篝灯一点明”,描述了钟声初停,月亮尚未升起的时刻,只有篝灯微光在黑暗中闪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最后,“阶除环佩走流水,楼阁诵经童子声”,通过“环佩走流水”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水声潺潺,仿佛是穿着环佩的女子轻盈的脚步声,而“楼阁诵经童子声”则展现了寺庙内孩子们诵读佛经的场景,增添了诗作的宗教色彩和生活气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美和人文气息的山寺早秋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送僧归云岩

和气津津出眉宇,平生快活随缘住。

忆昨思山林下来,如今却向城中去。

燕子初飞帘幕风,海棠睡重清明雨。

重唱龙山诸佛机,红尘动处云成缕。

形式: 古风

至抚州崇仁县寄彭思禹奉议兄四首(其一)

去年岁饥民减口,晨无炊烟閒甑缶。

面馀菜色短气中,经营有钱易升斗。

抱孙买锄今岁丰,黄云?稏村村同。

东林鼓声是谁致,聪明慈惠陇西公。

形式: 古风

至抚州崇仁县寄彭思禹奉议兄四首(其二)

吏奸今古同一律,迩来间见复层出。

一邑雀息行镜中,公则生明无别术。

放衙下帘调索弦,来禽青李浴清泉。

吾侪呈押日课办,亦作岸巾相对眠。

形式: 古风

至抚州崇仁县寄彭思禹奉议兄四首(其三)

我年政如牧民术,败群者去羊蕃息。

向来盗窃如有盟,飞蹑垣墙度窗隙。

下车夜户民不闭,终夕四邻无犬吠。

一欢醉倒不须归,以塼支头路傍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