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端节的《虞美人·其三》,是一首采用了虞美人曲牌的小令。全诗通过描绘暮色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离人的深切思念和哀怨情怀。
诗的开篇“暮云衰草连天远,不记离人怨。”立刻设定了一种淡淡的忧郁气氛。暮色中,云与草相连,营造出一种渺茫无际的空间感觉,而这种感觉又被“不记”二字所缓解,似乎在说诗人对于那离去之人的怨恨已经模糊不清,但这恰恰是因为思念过于深沉,以至于难以忘怀。
紧接着,“可怜无处不关情,梦断孤鸿哀怨、两三声。”表达了诗人那种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引起情感波动的复杂心理。这里的“梦断”暗示了夜间的寂寞与不安,而“孤鸿哀怨”的形象则增添了一份凄凉,似乎那两三声的鸟鸣也能唤醒诗人心中的哀怨。
中间部分,“恨眉醉眼何时见,夜夜相思遍。”则直接流露了对亲人的渴望和相思之苦。这里的“恨眉”、“醉眼”都是对美好情感的描绘,而这种情感在夜晚变得尤为强烈。
最后,“梧桐叶落候蛩秋,唯有一江烟雨、替人愁。”则是诗人将个人的忧愁寄托于自然之中。梧桐叶落,蛩鸣声起,是秋天的象征,而“一江烟雨”则为诗人的愁绪增添了一层朦胧的色彩。
总体来说,这首小令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思念之心极其复杂且难以平息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