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其二)访泉于奇师村,得周氏泉,为赋

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孤负平生弄泉手。

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

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

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

且归去、父老约重来,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辛弃疾在奇师村探访泉水的经历,对周氏泉的赞美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溢于言表。"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川的壮丽景色,泉水奔腾,山谷响应,与千岩竞相秀丽。词人感叹自己平生酷爱泉水,身着简朴的轻衫短帽,置身于红尘纷扰中,还能保持对自然的向往,洗净尘埃,回归本真。

"濯发沧浪依旧",引用《楚辞·渔父》中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淡泊名利的态度。他认为,比起身后空洞的名声,不如珍惜眼前的生活乐趣,及时行乐。"结吾庐"、"门前五柳"暗指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词人渴望过上宁静、自给自足的生活。

最后,词人与父老相约重游此地,询问青山是否还会如约而至,流露出对山水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哲理,体现了辛弃疾豪放词风中蕴含的闲适与淡泊。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其二)丁卯八月病中作

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差以毫厘缪千里。细思量义利,舜跖之分,孳孳者,等是鸡鸣而起。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一饷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昨非今是。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其一)所居丢山为仙人舞袖形

婆娑欲舞,怪青山欢喜。分得清溪半篙水。

记平沙鸥鹭,落日渔樵,湘江上,风景依然如此。

东篱多种菊,待学渊明,酒兴诗情不相似。

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

是则是、一般弄扁舟,争知道,他家有个西子。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其一)红梅

冰姿玉骨,自是清凉□。此度浓妆为谁改。

向竹篱茅舍,几误佳期。招伊怪,满脸颜红微带。

寿阳妆鉴里,应是承恩,纤手重匀异香在。

怕等闲、春未到,雪里先开,风流㬠、说与群芳不解。

更总做、北人未识伊,据品调,难作杏花看待。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其一)为叶丞相作

江头父老,说新来朝野。都道今年太平也。

见朱颜绿鬓,玉带金鱼,相公是,旧日中朝司马。

遥知宣劝处,东阁华灯,别赐仙韶接元夜。

问天上、几多春,只似人间,但长见、精神如画。

好都取、山河献君王,看父子貂蝉,玉京迎驾。

形式: 词牌: 洞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