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彭州权别驾

双流脉脉锦城开,追饯年年往复回。

秪道歌谣迎半刺,徒闻礼数揖中台。

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

莫怆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垣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双流河水静静流淌,成都城门年年开启迎接
只以为歌声和礼仪迎接官员,却只听到对中央官员的敬礼
黄莺急促鸣叫,春光已尽,斑马长啸,夕阳催促
不要悲伤于离别歧路,将来还会在朝廷重逢

注释

双流:指成都附近的两条河流。
脉脉:形容水流轻柔无声。
锦城:成都的别称,因织锦业发达而得名。
追饯:送别。
年年:每年。
往复回:来回循环。
半刺:古代官职的一种,此处指有一定地位的官员。
礼数:礼仪规矩。
揖:拱手行礼。
中台:中央政府或朝廷。
黄莺急啭:黄莺快速地鸣叫。
春风尽:春天即将过去。
斑马长嘶:斑马发出长长的叫声。
落景:落日。
莫怆:不要悲伤。
岐路别:分别在岔路口。
奏最:向朝廷上奏。
掖垣:朝廷的宫门,代指朝廷。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怀旧与离愁交织的情感氛围,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分别所带来的不舍。

"双流脉脉锦城开"一句,以“双流”指代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如溪流般深长而连绵,"脉脉"则形容这种情谊的细腻与生动,而“锦城开”可能象征着某种美好事物的展现或开始,但这里更多的是一种比喻,指代友情的丰富多彩。

紧接着,“追饯年年往复回”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念和怀恋之情。"追饯"意为追忆往昔,而“年年往复回”则强调了这种怀旧之情的反复和深刻。

第三句"秪道歌谣迎半刺,徒闻礼数揖中台"中的"秪道"可能是指诗人与友人的交谈或共同的记忆,而“歌谣”则可能象征着某种美好的传说或故事。"迎半刺"一词较为抽象,或许可以理解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憧憬,但又带有一丝不易达成的遗憾。而“徒闻礼数揖中台”则表明诗人虽然得知了友人的礼节或消息,但却只能在心中默默致敬,无法亲自参与或见证。

接下来的"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两句,则描写了一种季节更迭和时光流逝的场景。"黄莺"指的是黄鹂,这里用来形容春天即将过去的声音,而“急啭”则强调了这种声音的迫切和仓促。"斑马长嘶落景催"中,“斑马”可能是指斑驳陆离的老马,"长嘶"则形容老马哀伤的叫声,而“落景催”则象征着时光流逝和景物更新的迫切感。

最后两句"莫怆分飞岐路别,還当奏最掖垣来"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分别感到不舍。"莫怆"一词含有不愿意离去的情绪,而“分飞”则直接指代朋友之间的分别。"岐路"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或通道,"别"字则强调了分别之情。而“還当奏最掖垣来”一句中的“還当”意为应当回忆,而“奏最掖垣来”则可能是希望能够重新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中。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友谊的珍视以及面对分别时所产生的情感波动。

收录诗词(103)

苏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 字:廷硕
  • 籍贯: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
  • 生卒年:670年-727年

相关古诗词

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兼郎官数子自顷沈痾年复一年兹愿不果率然成章

独好中林隐,先期上月春。

闲花傍户落,喧鸟逼檐驯。

寂寞东坡叟,传呼北里人。

在山琴易调,开瓮酒归醇。

伫望应三接,弥留忽几旬。

不疑丹火变,空负绿条新。

斗蚁闻常日,歌龙值此辰。

其如众君子,嘉会阻清尘。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同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

右地接龟沙,中朝任虎牙。

然明方改俗,去病不为家。

将礼登坛盛,军容出塞华。

朔风摇汉鼓,边马思胡笳。

旗合无邀正,冠危有触邪。

当看劳还日,及此御沟花。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利州北佛龛前重于去岁题处作

重岩载看美,分塔起层标。

蜀守经涂处,巴人作礼朝。

地疑三界出,空是六尘销。

卧石铺苍藓,行塍覆绿条。

岁年书有记,非为学题桥。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闲园即事寄韦侍郎

结庐东城下,直望江南山。

青霭远相接,白云来复还。

拂筵红藓上,开幔绿条间。

物应春偏好,情忘趣转闲。

宪臣饶美度,联事惜徂颜。

有酒空盈酌,高车不可攀。

形式: 排律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