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郊用劭农韵三首(其三)

怕见书空雁字连,可堪清泪落尊前。

谩因上浣休闲日,出见初秋莹净天。

人正慕膻争似蚁,谁能换骨蜕如蝉。

细思回客吾徒尔,而我何为独不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害怕见到空中排成行的雁字,更难以忍受清泪滴落在酒杯之前。
徒然因为上浣(休息日)的到来,出门却遇见了初秋清澈洁净的天空。
人们都向往污浊中求生存,如同蚂蚁争食,谁能像蝉那样脱胎换骨呢?
细细思考,归客如此,我们也是如此,但我为何不能改变呢?

注释

怕见:害怕看到。
书空雁字:在空中排列的雁字。
可堪:怎能承受。
清泪:清冷的眼泪。
落尊前:落在酒杯前。
谩因:徒然因为。
上浣:休息日。
初秋:刚刚来临的秋天。
莹净天:清澈明亮的天空。
人正慕膻:人们正在羡慕污浊的生活。
争似蚁:就像蚂蚁争抢食物。
换骨蜕如蝉:脱胎换骨,像蝉蜕变。
细思:仔细思考。
回客:归客,指离家的人。
吾徒尔:我们这些人如此。
何为:为何。
独不然:唯独我不一样。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郊外风光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变化的思考。开头两句“怕见书空雁字连,可堪清泪落尊前”表现了诗人面对书信中亲友远去的消息,不禁潸然泪下,感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

接下来,“谩因上浣休闲日,出见初秋莹净天”则是说在一个清闲的日子里,诗人外出观赏,发现初秋的天空格外晴朗纯净,这种景象与内心的忧伤形成了对比。

中间两句“人正慕膻争似蚁,谁能换骨蜕如蝉”通过比喻表达了人们对于物质和地位的追求,就像蚂蚁一般,而诗人则在反思,谁又能够像蝉蛹脱变一样改变自己的命运。

最后两句“细思回客吾徒尔,而我何为独不然”是诗人在细细思量那些归来的旅客,他们都有各自的轨迹和归宿,而自己为何却不能像他们那样,拥有自己的道路和归属。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出郊用劭农韵三首(其二)

水光山色尽兜收,老子穿林兴尚悠。

眼底有诗皆锦野,心头无事即瀛洲。

鴳鸠岂较物和我,蟪蛄何知春与秋。

所谓人生行乐耳,如斯逝者可追不。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出郊用劭农韵三首(其一)

连樯载米去输官,只得将为乐土看。

饷互豚蹄秋愿了,饱均鸡犬午舂残。

门前扫刮犁锄净,屋上铺添槁秸乾。

识字田夫充长吏,了知图易在思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二)

山朋水友讯频收,怪我明农事转悠。

南墅麋猿专一壑,东溪凫鹜据三洲。

人閒颠倒舟移夜,客里凄凉坐阅秋。

六十馀翁何所恋,金鸡赦了可归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四)

平生惯作牧民官,不作朱幡画戟看。

惟有寸心存恻隐,谁怜只手补创残。

树蔬人要畦畦润,种麦农便陇陇乾。

乍雨乍晴都恰好,老天谁道叫呼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