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米于如晦

举家鸣鹅雁,突冷无晨炊。

大贫丐小贫,安能不相嗤。

幸存颜氏帖,况有陶公诗。

乞米与乞食,皆是前人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全家人都在模仿鹅雁的叫声,突然间早晨没有了炊烟。
大穷之人看不起小穷,怎能不互相嘲笑呢。
幸好有颜氏留下的书信,更何况还有陶渊明的诗歌。
无论是乞求米还是乞讨食物,这些都是前人曾经的经历。

注释

举家:全家。
鸣:模仿叫声。
鹅雁:鹅和雁。
突冷:突然变冷。
晨炊:早晨做饭。
大贫:大穷。
小贫:小穷。
相嗤:互相嘲笑。
颜氏帖:颜氏的书信(颜真卿等人的书法作品)。
陶公诗:陶渊明的诗歌。
乞米:乞求粮食。
乞食:乞讨食物。
前人:古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贷米于如晦》,通过描绘家庭贫困,连早晨的炊烟都难以供应的场景,诗人表达了生活的艰辛和对贫困之人的共情。他以颜回的节俭自励,又提及陶渊明的诗篇,暗示即使在艰难时刻,仍有精神食粮支撑。诗人认为,无论是向人借贷米粮还是讨饭,都是前人生活状态的写照,体现了古人面对困苦时的坚韧和对传统美德的坚守。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对贫困的理解和对历史经验的反思。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贻妄怒

饮食无远近,所美贵甘?。南方食虾蟆,密捕向清畎。

齿咀口且讳,闻语辄忿喘。

此物何丑恶,犹胜螺蛳蚬。

西蜀亦取之,水田名谷犬。

彼士不为惭,吴人休独愐。

岂须若中州,牛羊烹大脔。

形式: 古风 押[铣]韵

赴刁景纯招作将进酒呈同会

日光如镕金,涌上沧海流。

一朝复一朝,铸出万古愁。

大炉石破碎,世事安得休。

明月只照夜,时时如屈钩。

常娥与玉兔,捣药何所瘳。

大患不自治,更被虾蟆偷。

我思天地间,二物最取尤。

措置尚若此,细故曷用忧。

著书欲传道,未必如孔丘。

当时及后代,见薄彼耽周。

功名信难立,德行徒自脩。

劳劳于我生,蒂挂同赘疣。

不如听邻笛,就其举杯瓯。

笛不烦教养,酒不烦取求。

从今醉至春,从夏醉至秋。

勿禁鸡㹠鱼,间荐鹑雁鸠。

况多南方物,咸腥美咽喉。

计较无以过,试共阮籍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赵秘校见访

文学儒家子,儒本通天人。

蟏蛸尚先喜,吾党何迷津。

津亭一相过,不笑复不嚬。

应此识恬泊,曾匪慢尔宾。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追咏崔奉礼小园

前此访君时,已观堂宇邃。

安知中屏开,自有幽林致。

花搴岩桂红,石擘云根翠。

正当秋风来,不见摇落意。

日得吟其间,何须去为吏。

形式: 古风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