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南史

陋巷无车辙,烟萝总是春。

贾生独未达,原宪竟忘贫。

草座留山月,荷衣远洛尘。

最怜知己在,林下访闲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简陋小巷中没有车轮痕迹,藤萝丛中总是春天的气息。
贾谊才华出众却未得重用,原宪甘于清贫始终不改。
坐在草垫上欣赏山间的明月,身穿荷叶衣远离尘世的喧嚣。
最是珍惜知心朋友,到树林深处寻访清闲之人。

注释

陋巷:简陋的小巷。
车辙:车轮留下的痕迹。
烟萝:藤萝丛。
总是:永远是。
春:春天。
贾生:贾谊,汉代才子。
未达:不得志,未被重用。
原宪:孔子弟子,以贫穷著称。
忘贫:忘记贫困。
草座:草编的座位。
山月:山中的明月。
荷衣:用荷叶制成的衣服。
洛尘:洛阳的尘土,象征世俗。
怜:怜惜。
知己:知心朋友。
林下:树林之中。
闲人:隐士,清闲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淡雅的生活景象和深邃的情感世界。开篇“陋巷无车辙,烟萝总是春”两句,通过对小巷中没有车轮印迹和常年烟霭萝薇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偏远幽静、人迹罕至的氛围,同时也隐含了时间的静止和季节的更迁,但依旧是春天,这里“春”字蕴含着生机勃勃与希望。

接着,“贾生独未达,原宪竟忘贫”两句,引用了古代才子贾谊被放逐而不得志,以及历史上某些官员如原宪因贪婪而忘记贫穷的典故。这里诗人可能在表达对世事无常、人生得失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对友人的关怀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草座留山月,荷衣远洛尘”两句,则是描写一场简朴而宁静的夜晚。诗人在草织成的坐垫上,仰望着山间留下的明月,而衣袂间却带有远离尘嚣的洛阳城的清风。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更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心境。

最后,“最怜知己在,林下访闲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知心友人的深切同情和挂念。在这片林间,诗人去寻找那些与自己志趣相投、淡泊明志的朋友。这不仅是对友谊的一种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向往自然与内心宁静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70)

戴叔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字:幼公(一作次公)
  •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 生卒年:732—789

相关古诗词

送李长史纵之任常州

不与名利隔,且为江汉游。

吴山本佳丽,谢客旧淹留。

狭道通陵口,贫家住蒋州。

思归复怨别,寥落讵关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李审之桂州谒中丞叔

知音不可遇,才子向天涯。

远水下山急,孤舟上路赊。

乱云收暮雨,杂树落疏花。

到日应文会,风流胜阮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送李明府之任

身为百里长,家宠五诸侯。

含笑听猿狖,摇鞭望斗牛。

梅花堪比雪,芳草不知秋。

别后南风起,相思梦岭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郎士元

白发金陵客,怀归不暂留。

交情分两地,行色载孤舟。

黄叶蝉吟晚,沧江雁送秋。

何年重会此,诗酒复追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