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

一枝斑竹渡湘沅,万里行人感别魂。

知是娥皇庙前物,远随风雨送啼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翻译

一枝斑竹穿越湘江和沅水,让远行万里的游子感慨离别的灵魂。
知道这是娥皇庙前的物件,随着风雨远远地传递着哭泣的痕迹。

注释

一枝斑竹:一根长有斑点的竹子,这里特指舜帝的两位妃子泪滴竹上形成的斑点竹。
渡:越过,此处指跨越河流。
湘沅:湘江和沅水,中国的两条河流,这里泛指湖南地区。
万里行人:远行万里的人,指远离家乡的游子。
感别魂:因离别而触动的灵魂,感受到离愁别绪。
知是:知道是,意识到。
娥皇庙前物:娥皇庙附近的物品,娥皇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神,与女英共称为舜帝的两位妃子,她们的眼泪滴在竹子上形成斑点,故称斑竹。
远随:远远地跟着,伴随着。
风雨:自然界的风和雨,这里也象征着旅途的艰难和人生的变故。
送啼痕:传递着哭泣的痕迹,指斑竹上的斑点如同泪水的痕迹,寄托着哀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的意境,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游子对于故乡和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一枝斑竹渡湘沅",开篇即以斑竹为引,设定了一种异乡飘零的情境。"万里行人感别魂",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行者离别之痛的共鸣。

接着,"知是娥皇庙前物"一句,则将视角转向娥皇庙前的景象,这里的“物”字涵盖了一切能引起怀旧情绪的事物。最后,"远随风雨送啼痕",诗人通过风雨的送别,将内心的哀伤与自然界相连,形成一种深沉的离愁。

这首诗语言简洁而蕴含丰富的情感,充分展示了唐代诗人在抒写情感时的细腻和深刻。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晴日

多病苦虚羸,晴明强展眉。

读书心绪少,闲卧日长时。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智度师二首(其一)

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禅衣。

石榴园下擒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智度师二首(其二)

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干望落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游云门

遥泉滴滴度更迟,秋夜霜天入竹扉。

明月自随山影去,清风长送白云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