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

镇压秦冲仞五千,莲薰白日掌扪天。

旁连少华诚微类,西顾终南只一拳。

大壑波涛终到海,东峰松桧久淩烟。

可为梁栋为舟楫,一构明堂一济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太华山的雄伟壮观与深远的历史意义。诗人以“镇压秦冲仞五千”开篇,形象地展现了太华山的高峻,仿佛它能压制住历史的洪流,蕴含着一种威严与力量。接着,“莲薰白日掌扪天”,运用莲花的清雅与白日的光明,象征着太华山的崇高与纯净,仿佛伸手可触天空,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旁连少华诚微类,西顾终南只一拳”,通过对比少华山和终南山,进一步强调了太华山的独特地位,如同拳头般突出,显示其在群山中的卓越与独立。这种对比手法,不仅突出了太华山的显著特征,也暗示了其在历史与文化中的重要性。

“大壑波涛终到海,东峰松桧久淩烟”,这两句将太华山与大海、松树、桧树联系起来,通过自然界的广阔与永恒,表达了对太华山坚韧不拔、历久弥新的赞美。波涛最终汇入大海,象征着太华山的精神与力量最终会融入更广阔的宇宙之中;而东峰上的松桧历经风雨仍屹立不倒,象征着太华山的坚韧与不屈。

最后,“可为梁栋为舟楫,一构明堂一济川”,这两句直接点明了太华山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构建殿堂的梁柱,也是渡过江河的舟楫,寓意着太华山在历史与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支撑起文明的骨架,引领人们穿越艰难险阻,抵达知识与智慧的彼岸。整首诗通过对太华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景观的壮丽,更赋予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宿山馆(其一)

下马开门日已沈,旋寻村路乞樵灯。

隔云吠去谁家犬,踏月归来何处僧。

潭上风生千嶂吼,枕前泉落一床冰。

呼儿笑问今宵事,身在危峰第几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宿山馆(其二)

且喜破窗明有月,不嫌坏壁暗无灯。

解衣就枕方成寐,渡涧穿林忽梦僧。

一榻寒云身卧水,半宵急雨竹敲冰。

鸡鸣未晓鞭驴去,回顾烟岚叠万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宿山馆(其三)

烟萝断处初逢舍,云竹疏时忽见灯。

崄磴未归樵坞叟,破庵已去诵经僧。

暗龙吟罢庭无月,寒狖啼来谷有冰。

君看床头铁鳞甲,雨痕苔晕几千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宿山馆(其四)

倦客待沽山下酒,饥童先上灶头灯。

行经怪穴思防虎,坐听疏钟欲访僧。

手弄一张琴似铁,匣藏三尺剑如冰。

调高器古无人伴,身上烟霞空几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