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浓绿疏茎绕湘水,春风抽出蛟龙尾。
色抱霜花粉黛光,枝撑蜀锦红霞起。
交戛敲欹无俗声,满林风曳刀枪横。
殷痕苦雨洗不落,犹带湘娥泪血腥。
袅娜梢头扫秋月,影穿林下疑残雪。
我今惭愧子猷心,解爱此君名不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某位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
“浓绿疏茎绕湘水,春风抽出蛟龙尾。”这一联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竹子在春天生长发育的情景。这里的“浓绿”形容竹叶的色泽,“疏茎”则是竹林稀疏的样子。而“春风抽出蛟龙尾”,则象征着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色抱霜花粉黛光,枝撑蜀锦红霞起。”这一联中,“色抱霜花”可能指的是竹叶间夹杂的霜花,即在寒冷的早晨或秋季,由于露水结冰而形成的白霜。这些霜花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粉黛色的光芒。而“枝撑蜀锦红霞起”则形容竹枝撑开了如同蜀锦(古代四川地区的精美织品)一样绚丽多彩的云霞。
“交戛敲欹无俗声,满林风曳刀枪横。”这一联描写的是竹林在风中发出的声音。这里的“交戛敲欹”形容竹子相互撞击的声音,而“无俗声”则表示这种声音超脱凡尘,不带任何市井喧哗。后半句“满林风曳刀枪横”,则是说整个竹林在风中摇曳,仿佛有无数的刀剑交织在空中。
“殷痕苦雨洗不落,犹带湘娥泪血腥。”这一联中的“殷痕”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留下的印记或伤痕。这里的“苦雨”是对某种痛苦或悲哀的情感的比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缅怀和哀悼。
“袅娜梢头扫秋月,影穿林下疑残雪。”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夜景象。竹子在秋风中轻柔地摇曳,仿佛用梢头去扫那高悬的明月。同时,竹影投射在地上,让人误以为是残留的雪花。
“我今惭愧子猷心,解爱此君名不灭。”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因为自己无法与古代英雄相比而感到惭愧和自卑。同时,他也表示理解并珍视那些名字永存的伟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以及个人情感深刻的体悟。这不仅是一次审美的享受,也是对过去的一种缅怀和反思。
不详
龙鳞满床波浪湿,血光点点湘娥泣。
一片晴霞冻不飞,深沈尽讶蛟人立。
百朵排花蜀缬明,珊瑚枕滑葛衣轻。
闲窗独卧晓不起,冷浸羁魂锦江里。
沿流二十里,始到海门山。
仰视见两崖,有如万盖悬。
逐上几千仞,犹未穷绝颠。
上有外士家,半岩得湖泉。
湖□昏且来,意其通海焉。
忽此见灵怪,踟蹰不能旋。
开襟当海风,目送归海船。
恨不到罗浮,丹溪寻列仙。
湖水下为溪,溪小趣更幽。
窈窕林中回,清泠石上流。
掩映成碧潭,游戏见白鸥。
岸傍古树根,往往疑潜虬。
野情随所适,世事何沈浮。
海阳湖下溪,夹峰多异石。
数步□□□,溶溶似云白。
竹阴入□里,更觉溪已碧。
吾欲漱斯流,长为避时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