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聂之美任鸡泽令

赵魏高气侠,到今风俗然。

椎埋吏难禁,击断世称贤。

明府宜更瑟,罢民庶息肩。

无如茧丝者,急敛纵敲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赵魏之地自古崇尚豪侠之风,至今仍保留这种传统。
官吏难以禁止民间私自挖掘的行为,这种直接对抗强权的行为被世人称赞为贤能。
郡守应当改变严厉的政策,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然而,有些人像蚕丝般贪婪,即使催促得很紧,仍会抓紧敛财,不顾百姓疾苦。

注释

赵魏:古代地区名,赵国和魏国的合称。
高气侠:豪迈侠义之风。
风俗:社会风气或传统习惯。
椎埋:私自挖掘,指非法开采。
吏:官吏。
难禁:难以阻止。
击断:对抗强权。
世称:世人称赞。
明府:对县令或郡守的尊称。
更瑟:改变政策。
罢民:让百姓休息。
庶息肩:解除百姓负担。
无如:莫过于。
茧丝:比喻贪婪的人。
急敛:急于敛财。
纵敲鞭:即使鞭策催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离别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其高尚品格和清正廉洁的赞扬。开篇“赵魏高气侠”即点出了历史上的贤能之士,其风范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敬仰。“椎埋吏难禁”暗示了古时监狱中的酷刑,强调了当事者在这样的环境中依旧保持清廉的不易。接下来“击断世称贤”则进一步肯定了诗中所述之人的美德。

“明府宜更瑟”开始转向对新任官员的期望和劝告,希望他能够更加严于律己,以此来减轻百姓的负担。紧接着“罢民庶息肩”则表达了这样的治理之下,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无需再背负沉重的包袱。

最后两句“无如茧丝者,急敛纵敲鞭”中,“茧丝”指的是极细小的东西,用来比喻那些不易察觉的过失或贪婪之心。诗人通过这两句话告诫新任官员要警惕自己的行为,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私心,也应迅速收敛,不让其发展成不可挽回的错误。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离去者的赞美,也寄寓了对未来治理的殷切期望。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送聂之美摄尉韦城

徒劳已足倦,漂泊益栖遑。

短剑无三尺,征衣共一囊。

折腰从事马,赞谒使君堂。

并日屡承檄,无时不裹粮。

官曹大儿戏,弓槊小军行。

破柱翻偷窟,倾林索盗囊。

村墟旅颜黑,风日故衫黄。

暝宿投烟舍,朝餐荫道桑。

唯忧课书殿,岂慕荐飞章。

志气空磅礴,才华浪激昂。

镌镵圭始莹,磨拂鉴尤光。

衣褐仍缠裤,无羞俗吏装。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送巢县崔尉崔尉

弱岁家淮南,常爱风土美。

悠然送君行,思逐高秋起。

巢湖映微寒,照眼正清泚。

低昂蹙荷芡,明灭萦葭苇。

银花鲙肥鱼,玉粒炊香米。

居人自丰乐,不与佗乡比。

况得良吏来,倍复蒙嘉祉。

君为太学生,气格已英伟。

登科如拾遗,举步歘千里。

毋嫌位尚微,观政此为始。

尊公久场屋,上国困泥滓。

岂不重相离,念子勉为理。

当令佳誉新,烨烨满人耳。

高堂虽在远,闻之足为喜。

何必羞三牲,然后称甘旨。

形式: 古风

送韩太祝归许昌

王城名利窟,冠盖郁相交。

夫君独凤举,彯然去喧呶。

颍水清可濯,箕山高可巢。

反顾公相荣,一芥浮堂坳。

□□大吕重,岂知轻斗筲。

苍苍气象严,万木拥寒郊。

□□点隈曲,初旭染林梢。

去去善自将,因声访衡茅。

形式: 古风 押[肴]韵

送雷太简

南山有白云,应物任所适。

欻来非有心,倏去还无迹。

甘泽望沾浃,嘉生待苏息。

无为遽收卷,复入岩间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