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行

弹筝峡东有胡尘,天子择日拜将军。

蓬莱殿前赐六纛,还领禁兵为部曲。

当朝受诏不辞家,夜向咸阳原上宿。

战车彭彭旌旗动,三十六军齐上陇。

陇头战胜夜亦行,分兵处处收旧城。

胡儿杀尽阴碛暮,扰扰唯有牛羊声。

边人亲戚曾战没,今逐官军收旧骨。

碛西行见万里空,幕府独奏将军功。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弹筝峡东方扬起战尘,天子选了个吉日拜封将军。
蓬莱殿前赏赐六纛大旗,他统领禁军作为亲信部队。
当天接受命令便离开家乡,夜晚抵达咸阳原上露营。
战鼓隆隆,旌旗飘动,三十六军一同挺进陇地。
陇上捷报频传,即使夜晚也继续行军,分兵占领废弃之城。
胡人被杀殆尽,傍晚时分阴碛只剩牛羊叫声。
边疆亲族有人曾战死沙场,如今他们追随官军收殓遗骨。
行至碛西,只见万里荒凉,只有幕府颂扬将军的赫赫战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边疆地区征战的壮丽场景,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与辽阔的边疆风光。开篇即以“弹筝峡东有胡尘”、“天子择日拜将军”两句,迅速设定了一种崇高的历史背景和仪式感,同时也预示着将军的重要任务和其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

紧接着,“蓬莱殿前赐六纛,還領禁兵為部曲。”这里的“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境,但此处用来比喻皇宫,其“殿前赐六纛”,则显示出帝王对将军的信任与重视。将军领有的“禁兵”,更强调了其在军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

“当朝受诏不辞家,夜向咸阳原上宿。”这两句诗流露出将军执行命令时的果断和无私,以及战争带来的辛酸与孤独。将军在接到命令后便立即出发,不顾家庭之情,显示了其对国家的忠诚。

“战车彭彭旌旗动,三十六军齐上陇。”这里的“战车”、“旌旗”,以及“三十六军齐上陇”的壮观场面,都描绘出战争的激烈与规模之大。将军在这场景中处于指挥地位,其英勇和领导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

“陇头战胜夜亦行,分兵处处收旧城。”战胜后并未停歇,将军继续带领部队夜行,在各个地方恢复失去的城池。这不仅展示了战争的连续性和紧迫感,也反映出了将军对任务的坚持与执行力。

“胡儿杀尽阴碛暮,扰扰唯有牛羊声。”这两句诗描绘了战后的宁静景象。敌人被消灭,战争结束,原本的战场上只剩下了和平的生活气息,如同一曲牧歌。

“边人亲戚曾战没,今逐官军收旧骨。”在这里,将军不仅是战士,也是安抚百姓的人。他们收集着战死者遗骸,为的是让亡魂得到安宁,这体现了将军的仁心与对待死者的尊重。

最后,“碛西行见万里空,幕府独奏将军功。”这两句诗则展现了一种超脱之感。将军在完成任务后,不是沐浴于胜利的光环,而是静默地继续前行,将视野拓宽至“万里”,其所处之境界远超过了战场。这同时也预示着他未来的征途和新的使命。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将军在边疆战争中英勇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与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唐代边塞生活的艰辛与辽阔。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春日行

春日融融池上暖,竹牙出土兰心短。

草堂晨起酒半醒,家僮报我园花满。

头上皮冠未曾整,直入花间不寻径。

树树殷勤尽绕行,攀枝未遍春日暝。

不用积金著青天,不用服药求神仙。

但愿园里花长好,一生饮酒花前老。

形式: 乐府曲辞

春水曲

鸭鸭,觜唼唼。青蒲生,春水狭。

荡漾木兰船,中有双少年。少年醉,鸭不起。

形式: 古风

杂曲歌辞.春江曲

春江无云潮水平,蒲心出水凫雏鸣。

长干夫婿爱远行,自染春衣缝已成。

妾身生长金陵侧,去年随夫住江北。

春来未到父母家,舟小风多渡不得。

欲辞舅姑先问人,私向江头祭水神。

形式: 乐府曲辞

春别曲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