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晚泊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在繁茂的苦竹和芦苇丛边,我停下船来远望,思绪无边无际。
青苔覆盖了地面,似乎连绵到春天的雨水中,白色的浪花翻腾,整日里风起云涌。
恍惚间,人生已过半百,纷繁的万事仿佛都变得空洞无物。
我这一生漂泊不定,何时才能安定,就像天地间的一根鸿毛,微不足道。

注释

苦竹林:生长着许多苦竹的地方。
芦苇丛:密集的芦苇生长区。
停舟:停船靠岸。
思无穷:思绪无限,感慨万千。
青苔扑地:青苔密布在地上。
连春雨:与春雨相连,形容湿润的环境。
白浪掀天:形容海浪高高扬起,仿佛要碰到天空。
尽日风:整天的风,形容风大且持久。
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快,不经意间。
行欲半:人生接近一半。
茫茫万事:世间众多的事物。
坐成空:因时间流逝而感觉一切成空。
此生飘荡:一生漂泊不定。
何时定:何时才能稳定下来。
一缕鸿毛:比喻极轻,微不足道的事物。
天地中:广阔天地之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或冬季的水边景象,诗人停舟于苦竹林边的芦苇丛中,心境辽阔而又带有淡淡的忧郁。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开篇两句设定了全诗的意境,苦竹与芦苇构成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停舟凝视,让人不禁产生无尽的思考和遐想。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绿色的苔藓与白色的浪花,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动态,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波澜和变化。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这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世无常的感慨。诗人感叹百年的旅途已经走过了一半,而万事却如同虚空,毫无着落。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最后两句流露出诗人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和渺小感。"一缕鸿毛"形象化地表达了个体在广阔宇宙中的微不足道。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生命、宇宙等哲学主题的深刻感悟。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古典诗歌。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且游

手里一杯满,心中百事休。

春应唯仰醉,老更不禁愁。

弄水回船尾,寻花信马头。

眼看筋力减,游得且须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东亭闲望

东亭尽日坐,谁伴寂寥身。

绿桂为佳客,红蕉当美人。

笑言虽不接,情状似相亲。

不作悠悠想,如何度晚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东城春意

风软云不动,郡城东北隅。

晚来春澹澹,天气似京都。

弦管随宜有,杯觞不道无。

其如亲故远,无可共欢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东院

松下轩廊竹下房,暖檐晴日满绳床。

净名居士经三卷,荣启先生琴一张。

老去齿衰嫌橘醋,病来肺渴觉茶香。

有时闲酌无人伴,独自腾腾入醉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