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塔下双刹寺有杜鹃一本高逾寻丈开时鲜红满目盖百年物也余于癸卯三月往观即赋

夕阳西下溶溶月,万点猩红明不灭。

空山无人乌夜啼,何年遗下子规血。

双刹寂寞埋蓬蒿,幸免兵燹供薪樵。

君不见润州鹤林寺,流红满地悲花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而深沉的画面,通过夕阳、月色、猩红花朵、空山、乌鸦和杜鹃鸟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充满历史沧桑感的氛围。

首句“夕阳西下溶溶月”,以夕阳与溶溶月光的交融,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万点猩红明不灭”描绘了杜鹃花在月光下的鲜艳与持久,仿佛是时间静止的瞬间,花朵的生命力得以永恒展现。

“空山无人乌夜啼”一句,通过空旷的山林与夜晚乌鸦的啼叫,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寂静的主题。杜鹃鸟的传说被引用,“何年遗下子规血”,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痕迹,杜鹃鸟的鲜血成为了时间与生命故事的象征。

“双刹寂寞埋蓬蒿,幸免兵燹供薪樵”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中自然与生命的脆弱与坚韧的思考。双刹寺的遗迹被蓬蒿覆盖,幸免于战火,却依然无法逃脱岁月的侵蚀,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哀叹,也是对人类历史与战争残酷性的反思。

最后,“君不见润州鹤林寺,流红满地悲花妖”以润州鹤林寺的景象作为对比,强调了杜鹃花在特定环境中的独特魅力与悲剧色彩,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历史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之情。

收录诗词(2)

秦赓彤(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腊月十三日送临川北游

四野浓霜剪剪风,登高目送小车东。

回头乌帽坡陀隔,出没低昂日影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自五牧至吕城

破晓晴光幸未悭,鸣钲发棹早曦殷。

水经五牧黄于土,岸近丹阳矗似山。

人语缫丝声不断,农忙割麦月无闲。

旌旗壤堞风飘处,愁绪难忘时世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惠山寺

西神岩壑几重重,又向招提策短筇。

活水聊烹在山茗,白云时放隔岭钟。

陂荒无恙烟萝合,客至惟应樵牧逢。

我爱听松石床畔,风涛卷尽欲成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牧云庵观龙缝泉因怀碧山吟社

空山腹元精,众窍泻灵液。

支流汇成渊,形似半规月。

其上有悬崖,亘古此开擘。

清冷涵雪乳,阴翳生石发。

入耳无惊喧,一线引岩隙。

涓涓流自细,汩汩源不竭。

到来秋暑忘,弥觉尘虑释。

传闻雷雨时,肤寸云气白。

疑有蛰龙起,蜿蜒破石壁。

缅昔弘治初,十老留胜迹。

图画写林峦,觞咏盛裙屐。

迄今数百年,骚雅久消歇。

惟余涧泉冷,曾照髭眉碧。

庵僧鹤貌癯,招我话闲适。

汲泉试烹茶,清风生两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