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寺

西神岩壑几重重,又向招提策短筇。

活水聊烹在山茗,白云时放隔岭钟。

陂荒无恙烟萝合,客至惟应樵牧逢。

我爱听松石床畔,风涛卷尽欲成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惠山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首句“西神岩壑几重重”,以“几重重”描绘出山峦叠嶂的壮丽景象,暗示了寺庙所在之地的幽静与神秘。接着,“又向招提策短筇”一句,点明了诗人再次探访寺庙,手持竹杖,行走在山间小径上,透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

“活水聊烹在山茗,白云时放隔岭钟”两句,将镜头转向了寺庙内的生活场景。活水煮茶,白云缭绕,隔岭传来钟声,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氛围。这里不仅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暗含了对佛法清净生活的向往。

“陂荒无恙烟萝合,客至惟应樵牧逢”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环境。荒废的池塘虽已荒芜,但烟雾缭绕的藤蔓依然生机勃勃,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不息。当客人到来时,只能遇见牧羊人或砍柴人,这样的场景更加突出了寺庙的隐逸与宁静。

最后,“我爱听松石床畔,风涛卷尽欲成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在松树与岩石的陪伴下,倾听风声与涛声,仿佛能听到自然界的呼唤,心中涌动着想要化身为龙、翱翔天际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越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惠山寺及其周围环境的美丽与宁静,以及诗人在此地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与心灵的净化,是一首富有禅意与自然情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2)

秦昌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牧云庵观龙缝泉因怀碧山吟社

空山腹元精,众窍泻灵液。

支流汇成渊,形似半规月。

其上有悬崖,亘古此开擘。

清冷涵雪乳,阴翳生石发。

入耳无惊喧,一线引岩隙。

涓涓流自细,汩汩源不竭。

到来秋暑忘,弥觉尘虑释。

传闻雷雨时,肤寸云气白。

疑有蛰龙起,蜿蜒破石壁。

缅昔弘治初,十老留胜迹。

图画写林峦,觞咏盛裙屐。

迄今数百年,骚雅久消歇。

惟余涧泉冷,曾照髭眉碧。

庵僧鹤貌癯,招我话闲适。

汲泉试烹茶,清风生两腋。

形式: 古风

春晓

朝来滴翠山光好,无数枝头乱啼鸟。

鸠杖横拖过短桥,小池倒浸梅花老。

形式: 七言绝句

观书

挑灯掩明月,敛气观书编。

悠然会心处,宛若游名山。

所见琪瑶草,所听清冷泉。

溪谷带云树,历历在眼前。

折旋盘鸟道,独力窥洞天。

此乃是真得,不同口耳传。

后日理前境,还如再游然。

形式: 古风

出塞曲

龙沙万里音书绝,征人一去无消息。

故乡儿女泣灯前,回忆临岐别仓猝。

牵衣珍重千万思,欲语不语声先咽。

只身鞍马去绝国,路逢战没新骸骨。

白岩日暮鬼火青,徘徊独宿长城窟。

铜花斑驳剑锋寒,匣中长啸频看拔。

雄心何事转凄切,侧身南望江天月。

昨宵归梦到深闺,无限钟情同剌剌。

醒来哀角不堪闻,一夜关山添白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