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集张諲所居

江南成久客,门馆日萧条。

惟有图书在,多伤鬓发凋。

诸生陪讲诵,稚子给渔樵。

虚室寒灯静,空阶落叶飘。

沧洲自有趣,谁道隐须招。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翻译

我在江南做了很久的客人,住所日渐冷清。
只剩下书籍陪伴,感叹自己日益衰老的头发。
学生们陪着我读书讨论,小孩子们则负责打渔砍柴。
空荡的屋子里只有寒灯照耀,台阶上落叶随风飘摇。
虽然我享受着隐居的乐趣,谁又会说隐士一定要被邀请呢?

注释

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这里可能指诗人的故乡或寓居之地。
久客:长期在外做客,流离失所。
门馆:诗人居住的地方。
萧条:形容冷落、衰败。
图书:书籍,代指知识和学问。
鬓发凋:头发稀疏,形容衰老。
诸生:泛指学生,包括年轻的和年长的。
稚子:小孩子。
渔樵:打鱼砍柴,古代农耕社会常见的生活活动。
虚室:空荡的房间。
寒灯:灯火微弱,形容夜晚的寂静。
空阶:空荡的台阶。
落叶飘:落叶飘落,象征季节更迭。
沧洲:水边的隐居之地,也指世外桃源。
自有趣:自有其乐趣。
隐须招:隐士不需要被外界召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书生在江南地区长期客居的生活情景。开篇“江南成久客,门馆日萧条”两句,设置了一种悠闲而又带有一丝寂寞的情境。久居异乡,使得门前的馆舍显得格外清冷。

接着,“惟有图书在,多伤鬓发凋”表达了诗人对图书的依赖,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鬓发凋零,是时间流逝和生命消亡的象征。

“诸生陪讲诵,稚子给渔樵”两句,则转向了诗人在客居地的一种生活状态。这里的“诸生”,可能是指同伴或学生,他们一起研读经典,进行讨论。同时,“稚子给渔樵”则描绘了一幅孩子们帮助渔夫(打鱼的人)整理渔具的情景,透露出一种生活的从容和对自然的亲近感。

“虚室寒灯静,空阶落叶飘”两句,是诗人夜晚独处时的写照。一个人的时候,屋内仅有微弱的灯光,外面则是落叶纷飞,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

最后,“沧洲自有趣,谁道隐须招”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满足和享受。这里的“沧洲”,可以理解为一个远离尘嚣、宁静幽雅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两句,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客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独处时的孤独感与自适之趣。

收录诗词(228)

皇甫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 字:茂政
  • 籍贯:润州(今镇江)丹阳
  • 生卒年:公元717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独孤中丞游法华寺

谢君临郡府,越国旧山川。

访道三千界,当仁五百年。

岩空驺驭响,树密旆旌连。

阁影凌空壁,松声助乱泉。

开门得初地,伏槛接诸天。

向背春光满,楼台古制全。

群峰争彩翠,百谷会风烟。

香象随僧久,祥乌报客先。

清心乘暇日,稽首慕良缘。

法證无生偈,诗成大雅篇。

苍生望已久,回驾独依然。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河南郑少尹城南亭送郑判官还河东

使臣怀饯席,亚尹有前溪。

客是仙舟里,途从御苑西。

泉声喧暗竹,草色引长堤。

故绛青山在,新田绿树齐。

天秋闻别鹄,关晓待鸣鸡。

应叹沈冥者,年年津路迷。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送从弟豫贬远州

何事成迁客,思归不见乡。

游吴经万里,吊屈过三湘。

水与荆巫接,山通鄢郢长。

名嗟黄绶系,才是白眉良。

独结南枝恨,应思北雁行。

忧来沽楚酒,玄鬓莫凝霜。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送王相公之幽州

自昔萧曹任,难兼卫霍功。

勤劳无远近,旌节屡西东。

不选三河卒,还令万里通。

雁行缘古塞,马鬣起长风。

遮虏关山静,防秋鼓角雄。

徒思一攀送,羸老荜门中。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