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五)章夏

王有虎臣,锡之鈇钺。征彼不惠,一扑而灭。

王有虎臣,锡之圭瓒。征彼不享,一烘而泮。

王有掌讶,侦尔疆理。王有掌客,馈尔饔饩。

何以乐之,金石九奏。何以锡之,龙旂九旒。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君王拥有如虎猛士,赐予他们斧钺重权。征讨那些不智之国,一击之下使其灭亡。
君王拥有英勇将领,赐予他们玉圭礼器。征讨那些不朝之国,一举之下使其瓦解。
君王设有边境守官,侦查捍卫国家领土。君王亦有礼宾之官,赠予你们佳肴美食。
如何庆祝胜利欢愉,用金石乐器奏响音乐。如何赏赐这些功臣,以龙纹旌旗彰显荣耀。

注释

王:君主。
虎臣:勇猛如虎的臣子,指英勇的将领。
锡之:给予赏赐。
鈇钺:古代兵器,象征生杀大权。
征彼不惠:征讨不明智或不顺从的国家。
圭瓒: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时所执的玉器,象征权力和尊贵。
不享:不来朝贡,表示不臣服。
一烘而泮:一经攻击就瓦解,'泮'同'散'。
掌讶:负责边防侦察的官员。
疆理:国家的边界和土地管理。
掌客:负责外交礼仪、接待宾客的官员。
饔饩:熟食和粮食,此处指犒赏的食物。
乐之:庆祝的方式。
金石九奏:多种金石乐器合奏的音乐,九为虚数,表多数。
龙旂九旒:装饰有九条流苏的龙旗,极言其尊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名为《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五)章夏》。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古朴,充满了对古典礼仪和音乐的怀念。

其中,“王有虎臣,锡之鈇钺。征彼不惠,一扑而灭。”这两句表达的是国君拥有勇猛的将领,用以保卫国家,若是外敌不肯顺从,就会一举击破。这反映了古代对军事力量的重视和对于外来威胁的强硬态度。

“王有虎臣,锡之圭瓒。征彼不享,一烘而泮。”这里则是描绘国君拥有勇士,用以祭祀祖先,如果对方不肯接受恩惠,就会迅速将其洗净。这两句展示了古代社会中宗庙祭祀的重要性,以及对神灵恩赐的尊崇。

“王有掌讶,侦尔疆理。王有掌客,馈尔饔饩。”这部分则是描述国君拥有掌管边境和接待宾客的官员,这些官员负责边疆的安宁以及款待来自四方的客人。这段落突出了古代社会中边防安全与国际交往的重要性。

最后,“何以乐之,金石九奏。何以锡之,龙旂九旒。”诗人问及为何要用这种方式来享受音乐,用金石制成的乐器演奏,以及为何要用这样的方式来铭记它,用装饰华丽的龙形图案。这两句流露出了诗人对于古典文化和礼仪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礼仪、军事、祭祀和音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赞美与怀念,以及对国家安宁和繁荣的渴望。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六)齐夏

??衡笄,翚衣褕翟。自内而祭,为君之则。

形式: 四言诗

补乐歌十首(其二)丰年

猗太帝兮,其智如神;分草实兮,济我生人。

猗太帝兮,其功如天;均四时兮,成我丰年。

形式: 乐府曲辞

补乐歌十首(其三)云门

玄云溶溶兮,垂雨濛濛;类我圣泽兮,涵濡不穷。

玄云漠漠兮,含映逾光;类我圣德兮,溥被无方。

形式: 乐府曲辞

桃花

桃源自有长生路,却是秦皇不得知。

形式: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