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侍御归上都

骢马五花毛,青云归处高。

霜随驱夏暑,风逐振江涛。

执简皆推直,勤王岂告劳。

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一匹青白相间的骏马飞驰,它奔向的天空如此高远,仿佛要到达青云之上。
马儿所过之处,寒霜随之驱散夏日的酷热,强劲的风势更是在江面卷起汹涌的波涛。
手持简牍,皆因他行事正直受人推崇,为国家辛劳勤勉,从不言苦。
京城繁华,谁人不恋,但回望即将远离的一切,心中不禁涌动起《离骚》般的感慨。

注释

骢马:指毛色青白相间的马,常用来形容骏马。
五花毛:马毛颜色斑驳,这里形容马的毛色美丽。
青云:比喻高远的志向或地位。
高:此处指骏马志向远大,奔向高远之地。
霜:这里比喻骏马带来的清凉之感。
驱夏暑:驱散夏天的炎热。
风:伴随骏马而来的强风。
振江涛:形容风势之大,能激起江面的波涛。
执简:手持竹简,古代官员常持简以记录政事,这里代指为官。
推直:推崇其正直的品性。
勤王:为君主勤劳效力。
告劳:抱怨辛苦。
帝城:指京城,帝王居住的城市。
谁不恋:每个人都留恋。
回望:回头眺望,表示留恋与不舍。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常用来表达忧国忧民、去国离乡的悲愤情感。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送别的景象,通过对骏马和大自然的描述,表达了对远去之人的思念和不舍。开篇“骢马五花毛,青云归处高”两句,生动地勾勒出骏马雄姿和归途壮阔的画面,其中“五花毛”形容骏马的美丽,“青云归处高”则是对归去方向的描写,显示了远行者的志向与抱负。

接着,“霜随驱夏暑,风逐振江涛”两句,以自然景象的变化来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心境的转变。霜(即露水结冰)驱散炎热的夏日,风力足以搅动江河之水,这些都是对送别场合中人们内心感受的形象描绘。

“执简皆推直”一句,是说在送行的人们手中的简(竹制的文书)都被平直地推进,意指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完成自己的职责,不辜负所托。紧接着,“勤王岂告劳”表达了对君主忠诚勤勉的心迹,即使辛勤也无需告知,因为这是应该做的。

“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两句,则是送别之人面对帝都时的复杂情感。帝都作为权力中心,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有着无尽魅力的地方,但此刻却不得不告别,这种矛盾的情感在“回望动离骚”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送别情境下的内心活动,传达了深沉的友情和对美好事物难以割舍的情怀。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送秘省虞校书赴虞乡丞

花绶傍腰新,关东县欲春。

残书厌科斗,旧阁别麒麟。

虞坂临官舍,条山映吏人。

看君有知己,坦腹向平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

安西美少年,脱剑卸弓弦。

不倚将军势,皆称司马贤。

秋山城北面,古治郡东边。

江上舟中月,遥思李郭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崔主簿赴夏阳

常爱夏阳县,往年曾再过。

县中饶白鸟,郭外是黄河。

地近行程少,家贫酒债多。

知君新称意,好得奈春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夫子不自衒,世人知者稀。

来倾阮氏酒,去着老莱衣。

渭北草新出,关东花欲飞。

楚王犹自惑,宋玉且将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