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忽然面对着林中亭台上的皑皑白雪,仿佛看到了洁白如玉的花朵处处盛开。
今年迎接节气的开始,就在昨夜,它伴随着春天一同归来。
窗前的翠竹因雪的滋润显得更加温润如玉,院中的梅花在雪的映衬下显得分外繁花似锦。
东郊的祭祀场所,想必已经迎来了主管五谷丰登的五位神灵。

注释

忽对:忽然面对。
林亭雪:林中亭台上的皑皑白雪。
瑶华:比喻洁白如玉的花朵。
处处:到处,处处。
今年:本年。
迎气始:迎接节气的开始。
昨夜:前一晚。
伴春回:伴随着春天一同归来。
玉润:形容事物温润如玉。
窗前竹:窗前的翠竹。
花繁:花朵繁多、茂盛。
院里梅:院中的梅花。
东郊:城东的郊区。
斋祭所:祭祀场所。
应见:应该会见到。
五神来:主管五谷丰登的五位神灵的到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雪后林亭景象,充满了生机与神秘色彩。"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一句,以“忽然”表达了诗人偶遇之感,"林亭雪"是冬日的宁静美景,而"瑶华"则是雪花的美称,这里形容雪花在林中随处开放,如同珍贵的瑶石般闪耀,显得格外珍奇。

接着"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诗人捕捉到了立春这一时节的特点,即新的一年开始与春意的初现。这里的“迎气”指的是感受和迎接新年的气息,而“昨夜”则是时间上的紧邻感,意味着春天就像客人一样,在无声中悄然到来。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一句,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玉润"形容的是竹子在雪后更加翠绿光滑,而“花繁”则指梅花开得繁盛,这两种植物在雪后各自展现出了不同的生机与美丽。

最后,“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诗人提到了自己将要进行的某种祭祀活动。"东郊"可能是指郊外的某个地方,而“斋祭”则是古代的一种宗教仪式。在这里,诗人似乎是在期待或者信任着在这个特定的时刻和地点能够邂逅到某些超自然的存在,即“五神”。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还有他对自然美景的情感寄托以及对超自然事物的敬畏之心。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在洪州答綦毋学士

旬雨不愆期,由来自若时。

尔无言郡政,吾岂欲天欺。

常念涓尘益,惟欢草树滋。

课成非所拟,人望在东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戏题春意

一作江南守,江林三四春。

相鸣不及鸟,相乐喜关人。

日守朱丝直,年催华发新。

淮阳秪有卧,持此度芳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江上

长林何缭绕,远水复悠悠。

尽日馀无见,为心那不愁。

忆将亲爱别,行为主恩酬。

感激空如此,芳时屡已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江上使风呈裴宣州耀卿

江路与天连,风帆何淼然。

遥林浪出没,孤舫鸟联翩。

常爱千钧重,深思万事捐。

报恩非徇禄,还逐贾人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