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涯已自悲秋极,何须更闻虫语。
乍响瑶阶,旋穿绣闼,更入画屏深处。喁喁似语。
有几许哀丝,佐伊机杼。
一夜东堂,暗抽离恨万千绪。空庭相和秋雨。
又南城罢柝,西院停杵。
试问王孙,苍茫岁晚,那有閒愁无数。宵深谩与。
怕梦隐春酣,万家儿女。不识孤吟,劳人床下苦。
这首《齐天乐·蟋蟀用姜白石原韵》是王国维在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作品,以蟋蟀为题材,表达了深秋时节的孤独与离愁。诗人首先通过"天涯已自悲秋极",传达出对秋意的深深感伤,接着"何须更闻虫语",强调了听觉上的悲凉,仿佛连蟋蟀的鸣叫都加重了内心的凄凉。
"乍响瑶阶,旋穿绣闼,更入画屏深处"描绘了蟋蟀声音的穿透力,从台阶到闺房,再到画屏深处,给人以幽深而寂寥的感觉。"喁喁似语",用拟人手法写出蟋蟀叫声的低沉,似乎在诉说着哀愁,"哀丝"与"机杼"则暗示了织女的孤单和思念。
"一夜东堂,暗抽离恨万千绪"进一步深化了离愁的主题,东堂夜深,离别之恨如蔓草般滋生。接下来,诗人借秋雨和更鼓声,渲染了空庭的寂静,以及自己无尽的闲愁。"怕梦隐春酣,万家儿女",表达了对家国安宁、百姓欢聚的向往,而自己却只能独自承受孤寂。
最后,"不识孤吟,劳人床下苦"揭示了诗人的身份,一个劳心之人,深夜难眠,只能听见自己的孤独吟唱,倍感人生的艰辛。整体上,王国维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融入秋夜的自然景象中,展现了清末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
不详
紫骝却照春波绿,波上荡舟人似玉。
似相知,羞相逐。一晌低头犹送目。鬓云欹,眉黛蹙。
应恨这番匆促。恼一时心曲,手中双桨速。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江南秋色垂垂暮,算幽事,浑无数。日日沧浪亭畔路。西风林下,夕阳水际,独自寻诗去。
可怜愁与闲俱赴。待把尘劳截愁住。灯影幢幢天欲曙。闲中心事,忙中情味,并入西楼雨。
过眼韶华何处也?萧萧又是秋声。极天衰草暮云平。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
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红墙隔雾未分明。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