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其六)

清净乐邦吾本郡。娑婆流浪因贪吝。

冉冉思归霜入鬓。深嗟恨。塞鸿不解传音信。

落日尽边沙隐隐。向西望处归应近。

天乐是时相接引。宜精进。紫金台上谁无分。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可旻所作,名为《渔家傲·其六》。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归乡之情的作品。

"清净乐邦吾本郡"一句,表明诗人对于故乡的向往之情,认为那是一个清净且快乐的地方,也是他自己的根基所在。这反映了诗人对家乡深厚的情感。

接下来的"娑婆流浪因贪吝",则透露出诗人因为贪恋世间的享乐而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娑婆"源自佛教术语,指的是世间的繁华与束缚,而"流浪"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稳定生活的渴望。

"冉冉思归霜入鬓"一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描绘诗人的归乡之情。"冉冉"形容思念之情的浓重,而"霜入鬓"则是指头发被秋夜的寒风所吹,露出了白色,如同霜雪,这常用来形容年迈或悲伤。

"深嗟恨。塞鸿不解传音信"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与远方亲友交流的深深哀叹。这里的"塞鸿"指的是边塞上的鸿雁,它们虽然能传递信息,但在这里却是无法理解和传达诗人的心声。

"落日尽边沙隐隐"则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黄沙漫漫的边疆景象。这个画面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归乡之路的渴望。

"向西望处归应近"表达了诗人望向西方故土的心情,期盼着能够尽快回到那个地方。这里的"西方"在古代常指代家乡或所向往的地方。

"天乐是时相接引"则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待。在这里,诗人希望能够在一个和谐的时刻,与家人的团聚相结合。

最后的"宜精进。紫金台上谁无分"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努力向上的决心。在古代,"紫金台"常用来指代皇宫或高贵之地,而这里则象征着一个理想中的美好境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归乡路途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于安定生活的追求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收录诗词(20)

可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渔家傲(其七)

理性本来长自在。灵通昭彻光无碍。

因被无明风恼害。真如海。等闲吹动波千派。

五蕴山头云叆叇。遮藏心月无光彩。

六贼会须知悔改。除贪爱。刹那跳出娑婆界。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渔家傲(其一)

人世罪冤知底数。前程不是无冥府。

争似静焚香一炷。无行住。声声称念弥陀父。

罪业尽消生有处。弥陀愿力堪凭据。

十念一心存旦暮。西方路。功成足步红莲去。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渔家傲(其十七)

一点神魂初托魄。青莲华里琉璃宅。

毫相法音非间隔。虽明白。到头不似金台客。

九品高低随报获。或经劫数华方拆。

若是我生心性窄。应煎迫。未开须把莲华擘。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渔家傲(其二)

我佛莲华随步踏。黄金妙相青螺发。

因地曾将洪誓发。四十八。众生尽度成菩萨。

宫殿红香华影合。宝阶三道琉璃阔。

水鸟树林皆念法。声嘈囋。空中零乱天华撒。

形式: 词牌: 渔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