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台州隐静寺

隐静灵仙寺天凿,杯度飞来建岩壑。

五峰直上插银河,一涧当空泻寥廓。

崆峒黯淡碧琉璃,白云吞吐红莲阁。

不知势压天几重,钟声常闻月中落。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翻译

隐蔽幽静的灵仙寺仿佛天工开凿,传说中的杯度和尚飞来建造于悬崖峭壁之间。
五座山峰笔直向上似乎要插入银河,一条山涧从空中倾泻而下,气势辽阔无边。
崆峒山色深沉如同暗淡的碧琉璃,白云在红莲阁周围吞吐缭绕。
不知道这山势压迫着天际有多重,常常能在月宫中听到悠扬的钟声回响。

注释

隐静:隐蔽幽静。
灵仙寺:一个虚构的寺庙,代表了超脱凡尘的仙境。
天凿:天然形成,如同神工鬼斧。
杯度:佛教传说中的高僧,能乘虚御风,此处指非凡之力建造寺庙。
岩壑:悬崖和深谷。
五峰:指五座山峰。
银河:在此比喻高空,强调山峰之高。
一涧:一条山涧。
当空:在空中。
寥廓:空旷、辽远。
崆峒:山名,这里形容山色深沉美丽。
黯淡:颜色深沉不鲜明。
碧琉璃:绿色的宝石,形容山色如宝石般美丽。
吞吐:形容云彩时聚时散的样子。
红莲阁:假设的建筑名称,可能象征着寺庙或修行之地。
不知:表示不确定或惊叹语气。
势压天几重:形容山势极其雄伟,似乎能压迫天空。
钟声:寺庙的钟声,常象征着宁静与超脱。
月中落:在月亮中回响,形容钟声悠远,仿佛穿越空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灵仙寺的幽深景象,通过对自然山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禅意。

"隐静灵仙寺天凿,杯度飞来建岩壑。" 这两句以宏伟的笔触勾勒出灵仙寺所处的自然环境,寺庙仿佛是天然之物,与周遭山水融为一体,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五峰直上插银河,一涧当空泻寥廓。" 这两句中,“五峰”指的是五座连绵的山峰,它们直插云霄,与天相接,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一涧当空泻寥廓”则描绘了清澈的溪水自高处飞泻而下,如同天上的宫阙一般,显示出自然景观的雄伟与神秘。

"崆峒黯淡碧琉璃,白云吞吐红莲阁。" 这两句中,“崆峒”形容山色深远而不失其清新,“碧琉璃”则点出了山石的颜色和质感,而“白云吞吐红莲阁”则是对寺内建筑与云雾间相互缠绵的生动描写,增添了一份仙境般的意境。

"不知势压天几重,钟声常闻月中落。" 这两句诗人通过未知山势有多高,以及夜晚听到的寺庙钟声似乎从月亮中跌落,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超脱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灵仙寺及其周遭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之美与宗教修养之深的感悟。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题寿安南馆

明蒙竹间亭,天暖幽桂碧。

云生四面山,水接当阶石。

湿树浴鸟痕,破苔卧鹿迹。

不缘尘驾触,堪作商皓宅。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赠王处士

松树当轩雪满地,青山掩障碧纱幮。

鼠来案上常偷水,鹤在床前亦看棋。

道士写将行气法,家童授与步虚词。

世间有似君应少,便乞从今作我师。

形式: 七言律诗

赠王侍御

愚者昧邪正,贵将平道行。

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

三受主人辟,方出咸阳城。

迟疑匪自崇,将显求贤名。

自来掌军书,无不尽臣诚。

何必操白刃,始致海内平。

恭事四海人,甚于敬公卿。

有恶如己辱,闻善如己荣。

或人居饥寒,进退陈中情。

彻晏听苦辛,坐卧身不宁。

以心应所求,尽家犹为轻。

衣食有亲疏,但恐踰礼经。

我今愿求益,讵敢为友生。

幸君扬素风,永作来者程。

形式: 古风

赠离曲

合欢叶堕梧桐秋,鸳鸯背飞水分流。

少年使我忽相弃,雌号雄鸣夜悠悠。

夜长月没虫切切,冷风入房灯焰灭。

若知中路各西东,彼此不忘同心结。

收取头边蛟龙枕,留著箱中双雉裳。

我今焚却旧房物,免使他人登尔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