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幸自沉冥去,无端物色求。
蓑衣亦堪钓,何必被羊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收录在《杂咏一百首》中的第三十七首。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幸自沉冥去,无端物色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愿意隐退到一个清静无为的状态,不再追求世间的名利。
“蓑衣亦堪钓,何必被羊裘。”这里的“蓑衣”指的是用草编织成的简陋衣服,“羊裘”则是用羊皮制成的豪华外衣。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衣物,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不羡慕奢侈生活的态度。
整首诗体现了一种“退而守志”的哲学思想,强调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满足,而非外在物质追求。诗人的这种境界,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精神自由和个人理想追求的一种执着追求。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卖卜本逃名,下帘无市声。
如何穹壤内,知世有君平。
木主来西土,檀车济孟津。
只应千万世,瞻仰首阳人。
城去曾联疏,宣收亦举幡。
向令无太学,安得有何蕃。
寿有可延理,医无不死方。
扁曾忧骨髓,和亦畏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