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路傍一株柳送邢校书赴延州使府

路傍一株柳,此路向延州。

延州在何处,此路起悠悠。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路边有一棵柳树,这条路通往延州。
延州在哪里呢?这条路绵延无尽。

注释

路傍:路边。
柳:柳树。
此路:这条路。
向:朝着。
延州:古代地名,今陕西延安一带。
悠悠:形容路途遥远或时间漫长。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行者在途中偶遇一株柳树,并由此引发对远方延州之行的思考。诗人通过这株柳树,表达了自己对远方故人的思念和不舍。

"路傍一株柳" 这一句简单而直接地描绘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这株柳树似乎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

"此路向延州" 则透露出诗人行进的方向,延州在这里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地名,更是诗人情感和思念的终点。

"延州在何处" 这个问题既可以理解为对地理位置的询问,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远方故乡的无尽怀念。这种模糊的距离感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引发读者对遥远地方和所承载情感的联想。

"此路起悠悠" 这句话通过"悠悠"一词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或是思念之情。"悠悠"通常用以形容时间的长久或情感的深沉,这里则描绘出诗人踏上这条通往延州的路时,内心涌现出的无限情思。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株柳树和前往延州道路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之行的复杂情感,以及这种环境触发的情感波动。

收录诗词(168)

李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字:君虞
  • 生卒年:约750—约830

相关古诗词

塞下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塞下曲(其一)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沃]韵

塞下曲(其二)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

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塞下曲(其三)

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

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