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二首(其二)

名无高与卑,未得多健羡。

事无小与大,已得多厌贱。

如此常自苦,反此或自安。

此理知甚易,此道行甚难。

勿信人虚语,君当事上看。

形式: 古风

翻译

名声没有高贵低贱之分,人们往往过多地羡慕它。
事情不论大小,一旦做了就可能产生厌倦和嫌弃。
像这样常常自我苦恼,反过来说或许能自我安慰。
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但实践起来却非常困难。
不要轻信别人的空话,你自己应当亲自去观察判断。

注释

名:名声。
高与卑:高贵与低贱。
健羡:羡慕。
事:事情。
小与大:小与大,指事物的规模或重要性。
厌贱:厌倦嫌弃。
如此:像这样。
常自苦:常常自我苦恼。
反此:反过来。
此理:这个道理。
行甚难:实践起来很难。
勿信:不要相信。
虚语:虚假的话。
君当:你应当。
事上:在事情上。
看:观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于名利、事务以及人生态度的深刻洞察。开篇“名无高与卑,未得多健羡”表达的是在尚未得到显赫名声时,不应过于羡慕,因为名誉并没有高低之分,而是在于个人的内心修为。紧接着,“事无小与大,已得多厌贱”则指出对待手头的每一件事情,无论大小,都不应有轻视的心态,一旦得到就可能产生厌倦,因为在处理事务时,每一件都有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诗人随后写道:“如此常自苦,反此或自安。”这两句强调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我们总是按照上述的态度去对待名誉和事情,那么我们将会经常感到痛苦;但若能改变这种观念,或许就会得到心灵的平静。

“此理知甚易,此道行甚难。”则点明了一个普遍的人生哲学:明白某种道理很容易,但要将其付诸实践,却异常困难。这两句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前面所述观念的自我反省和提醒。

最后,“勿信人虚语,君当事上看。”则是告诫读者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空洞之言,而应在实际行动中去观察和判断。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成熟态度,以及对真实可靠信息来源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事务处理以及如何正确看待世界的深刻见解。白居易以其直白而富有哲理的风格,再次展现了他在唐代文坛上的独特地位。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啄木曲

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

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

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

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

莫染红丝线,徒誇好颜色。

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

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

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

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

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

不如饮此神圣杯,万念千忧一时歇。

形式: 古风

宿东亭晓兴

温温土炉火,耿耿纱笼烛。

独抱一张琴,夜入东斋宿。

窗声度残漏,帘影浮初旭。

头痒晓梳多,眼昏春睡足。

负暄檐宇下,散步池塘曲。

南雁去未回,东风来何速。

雪依瓦沟白,草绕墙根绿。

何言万户州,太守常幽独。

形式: 古风

宿荥阳

生长在荥阳,少小辞乡曲。

迢迢四十载,复向荥阳宿。

去时十一二,今年五十六。

追思儿戏时,宛然犹在目。

旧居失处所,故里无宗族。

岂唯变市朝,兼亦迁陵谷。

独有溱洧水,无情依旧绿。

形式: 古风

宿清源寺

往谪浔阳去,夜憩辋溪曲。

今为钱塘行,重经兹寺宿。

尔来几何岁,溪草二八绿。

不见旧房僧,苍然新树木。

虚空走日月,世界迁陵谷。

我生寄其间,孰能逃倚伏。

随缘又南去,好住东廊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