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雨夜叠前韵

如此清宵,雨雨风风,更长自支。

想云波涨晓,寒侵素袜,花魂泣夜,怨入灵旗。

阆苑烟凉,瑶台玉瘦,莫道人间总不知。

淋铃苦,怅灯前坐久,帐里来迟。相逢待诉相思。

但跨鹤、仙山袖便携。

奈杭州衫色,空沾酒晕,河阳帽影,尚恋愁丝。

绛蜡双心,红霞一口,君问归期未有期。

知何日,是香盟证处,好梦圆时。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雨夜的凄美画卷,情感深沉,意境幽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雨夜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通过“想云波涨晓,寒侵素袜,花魂泣夜,怨入灵旗”等句,展现了雨夜的寒冷与哀伤,仿佛能听到花儿在哭泣,感受到寒气侵袭着素袜,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悲凉的氛围。

接着,“阆苑烟凉,瑶台玉瘦”两句,运用了仙境般的意象,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然而,“莫道人间总不知”,一句转折,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人间的冷漠与无知让这份美好显得更加珍贵和难得。

“淋铃苦,怅灯前坐久,帐里来迟”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等待与思念的痛苦,以及对相聚的渴望。而“相逢待诉相思”则表达了即使相逢,也难以言说心中深藏的相思之情,情感的复杂与细腻跃然纸上。

后半部分,“奈杭州衫色,空沾酒晕,河阳帽影,尚恋愁丝”几句,通过具体的衣物和场景,进一步强化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杭州衫色的空留酒晕,河阳帽影的恋恋不舍,都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最后,“绛蜡双心,红霞一口,君问归期未有期”将情感推向高潮,蜡烛的双心象征着两颗心的交融,红霞一口则可能是对美好时光的回忆或对未来的憧憬,而“君问归期未有期”则直接点明了等待与不确定性的主题,表达了对相聚时刻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词情感丰富,层次分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雨夜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失落,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收录诗词(402)

周之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0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官广西巡抚,疏言筑堤赈灾等事,凡数十上。道光二十六年,因病乞休。病逝于家中。工词,浑融深厚,瓣香北宋,有《金梁梦月词》二卷,《怀梦词》二卷,《鸿雪词》二卷,《退庵词》一卷,总名《心日斋词》,传于世。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选》

  • 字:稚圭
  • 籍贯: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
  • 生卒年:公元1782年~1862年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沈三华龄自常熟买舟来问姊病,人天怅隔,悒怏遂归,赋此为别

归也悽然,迤逦垂虹,孤帆夜深。

问匆匆草草,伊人何许,生生死死,此恨焉任。

卢橘年华,黄梅节物,但著思量总不禁。

离筵曲,有檀郎怨笛,媭女芒砧。鸣珂旧里重寻。

漫忘却、东阳费苦吟。

叹楼头跨凤,难追彤管,门前立鹄,犹滞青衿。

往事谁提,先芬好念,月姊当时一片心。

还知否,自春明话别,盼到而今。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重赠沈三弟

弹指秋来,已矣荀香,兰房罢薰。

怅官斋寄榻,三春药里,贫家赁庑,廿载飙轮。

象服空埋,牛衣宛在,至竟黔娄是恨人。

重回首,话凄凉旧事,梦去无痕。依然华屋生存。

恰近隔、山丘只一尘。

看流光过眼,何今何古,抟沙放手,谁幻谁真。

末路荣华,他乡骨肉,自闭重泉杳不闻。

伤心语,但人生到处,天道休论。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陌上花

烧槽断后来迟,醉舞丽情空采。

旧谱新声,同是梦中虚籁。

诔词凄绝家山破,何止雕栏春改。

趁星期、惯见蕙炉烟影,绛河斜带。

黯银屏、未冷西风吹处,怨入蓉裳荷盖。

半玦潸痕,却倚翠眉先贷。

凭肩已自伤心煞,那复而今能待。

问黄姑、看取穿针楼下,袖罗谁在。

形式: 词牌: 陌上花

月下笛.晨起钱塘门乘小舟沿绿至苏公祠

野艇摇烟,生衣蘸渌,镜波圆折。湖菱翠贴。

最苦新凉犹怯。

话离愁、髯仙未知,雨花露蕊凄步屧。

渐娇云堕砌,芳魂冉冉,暗窥窗月。

柔乡恋否,枉荐菊泉荒,冷香栖蝶。

三生净业,试与长眠人说。

算年来、红尘倦游,好山画里缘再结。

黯消凝,又早芦湾,梦落秋半雪。

形式: 词牌: 月下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