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其五)

十五初志学,性颇嗜经史。

谋生计已疏,岂复亲耒耜。

自期德业成,拾芥取青紫。

中季遂蹉跎,五十始从仕。

扈从游两京,伏腊已三祀。

寸劳不能效,窃禄抱深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绂所作的《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中的第五首。诗中描述了主人公从少年立志学习,到中年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理想,直至五十岁才开始步入仕途的经历。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能实现自我价值的遗憾。

首句“十五初志学”,点明了主人公在十五岁时便开始了求学之路,显示出他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接着,“性颇嗜经史”进一步说明他对于经典文献的浓厚兴趣。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意识到现实生活的复杂与不易,于是“谋生计已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专注于学术研究,而是开始考虑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岂复亲耒耜”一句,表达了主人公对农耕生活的疏远,暗示了他在追求个人发展与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忽视了与自然和社会的基本联系。接下来,“自期德业成,拾芥取青紫”表达了他对自己道德修养和事业成就的期许,希望能够在社会上有所作为,获得荣誉与地位。

然而,现实往往不如人意。“中季遂蹉跎,五十始从仕”描述了主人公在中年时期经历了许多挫折与延误,直到五十岁才开始步入官场。这反映了他人生道路的曲折与艰难。

最后,“扈从游两京,伏腊已三祀”表明他跟随皇帝巡游京城,度过了三个年头。尽管如此,他仍感到自己在为国效力方面未能尽到应有的责任,“寸劳不能效,窃禄抱深耻”表达了他对自身贡献不足的自责与愧疚之情。整首诗通过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深刻地反映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收录诗词(669)

王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其六)

瑶花已三白,腊戍当兹晨。

田家愿丰稔,对此尤欣欣。

岁功已云毕,斗酒叙比邻。

共言足公赋,击壤同尧民。

惭予不耕者,承乏侍紫宸。

素餐不见斥,惟应仰皇仁。

形式: 古风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其七)

我本山泽民,浪迹随渔樵。

岂意蒙齿录,置身事清朝。

矧居翰林场,交好皆英僚。

岁时遇伏腊,诗酒常见招。

壮怀固浩浩,白发何萧萧。

醉来目云汉,寂默神弥超。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送炯竺庵之宁波都纲

师本学佛徒,而我忝从仕。

儒墨虽不同,崇教各鸣世。

溯流求其原,要亦无二致。

皇朝设僧司,统属官府例。

自非名胜流,此职良不易。

师今预兹选,领命辞丹陛。

都城雪初晴,越水春将媚。

斋馀只翻经,公退但哦偈。

难忘北阙心,广演西乾意。

惭余老无成,素餐糜廪饩。

终当效季真,共结方外契。

形式: 古风

为游伯瑰题静观卷

群动日扰扰,何由止嚣烦。

我心一以静,庶或澄其源。

天高四山寂,日落孤云骞。

至理无不在,朝市同丘园。

君应领斯妙,吾亦忘吾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