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其八)

昨宵狂风起,折我桑树枝。

徘徊履桑园,贱妾当何依。

岂无薜萝生,亦有柔苧肥。

素情在君子,绮帛良重斯。

无桑蚕安食,无蚕我安衣。

长叹反初路,渺渺天四垂。

形式: 古风

翻译

昨晚狂风大作,吹断了我的桑树枝。
我在桑园中徘徊,不知该何处寻求依靠。
难道没有生长在山崖的薜荔,也有柔软肥美的苎麻。
我心中对君子的感情如丝如缕,珍贵的丝绸更显其价值。
没有桑叶,蚕儿如何觅食?没有蚕丝,我又如何穿衣?
我长叹一声,返回最初的路途,只见天边广阔无垠。

注释

狂风:猛烈的风。
徘徊:犹豫不决,来回走动。
贱妾:自谦之词,指女子。
薜萝:山野间的藤蔓植物。
柔苧:柔软的苎麻。
君子:古代对有德行男子的尊称。
绮帛:华丽的丝绸。
安食:安心地吃。
安衣:安心地穿衣服。
长叹:深深的叹息。
初路:最初的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导致桑树枝条被折断,园中徘徊的景象。"贱妾当何依"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失去经济来源的担忧,因为桑树与养蚕密切相关,而蚕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诗人通过提及桑树下的薜萝和柔苧,暗示着即便在损失中仍有其他资源可以依赖,但这些并不能替代桑树所承载的重要性。

"素情在君子,绮帛良重斯"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产业的眷恋与重视,以及对那些尊贵之士(君子)的深厚情感。"无桑蚕安食,无蚕我安衣"则是直接指出了桑树与养蚕之间不可或缺的关系,反映出农业社会中物产之间的紧密联系。

最后两句"长叹反初路,渺渺天四垂"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以及面对广袤苍茫天地时的心情。整首诗通过对桑园风暴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灾害影响下的生活担忧与文化传承的思考。

收录诗词(88)

利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兴(其一)

渺渺江河流,蛟龙所为沼。

高山苟无松,不如低平阜。

洁身服休美,荣辱非所囿。

孤航何翩翩,独往不我觏。

眷言友仙乔,寤寐耿长抱。

安得翔风鸾,栖神此蓬岛。

形式: 古风

至家

明时射策难为合,尘世求名本是浮。

整顿书签还夜课,增添酒瓮与寒谋。

羞逢山友长低面,悔把渔竿不到头。

尽日小楼凝远望,白云黄菊十分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观溪流

西山连夕雨,涨此百尺浑。

怒涛响半空,气可飘昆崙。

一朝势力尽,枯苇有不能。

洋洋溟渤宽,终古无亏盈。

形式: 古风

两过黄伯厚皆不遇留诗别之

两过安禅寺,皆言尚未归。

情知相见近,犹欲复来辞。

滩浅舟行涩,风轻雨下微。

白云回首地,天阔柳丝丝。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