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诚之来广西相从几一年今当赴官九江极与之惜别两诗饯行(其二)

士学端成己,工夫要自程。

圣门窥广大,中德养和平。

美玉资勤琢,良才讵小成。

心期须后会,拭目更增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学者应首先完善自我,修炼的功夫需要自己规划。
深入研究儒家的博大精深,培养内心的平和与美德。
美好的玉石需要勤劳雕琢,优秀的才能并非轻易养成。
心中期待未来的相聚,擦亮眼睛,未来会更加光明。

注释

士:读书人。
端:端正。
程:规划。
圣门:儒家学说。
广大:博大精深。
中德:中庸之德。
资:需要。
勤琢:勤劳雕琢。
讵:岂,哪里。
小成:轻易成就。
心期:内心期待。
拭目:擦亮眼睛。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张栻的作品,属于古典诗歌中的七言绝句。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学问修养和品德培育的重视,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

“士学端成己,工夫要自程。”这两句强调了学者在学习上要有坚定的立场和自我规划,不应盲目跟从他人,而应自主努力。这里的“端”字意味着端正、严肃,是对学问态度的一种要求。

“圣门窥广大,中德养和平。”这两句则描绘了一位有修养之人的内在美和外在行为。圣门指的是高尚、纯洁的居所或环境,“窥”字表达了从中观察到的境界,广大而深邃;“中德”是指内心的品德,而“养和平”则是这种品德修养带来的和谐状态。

“美玉资勤琢,良才讵小成。”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对人才培育的期待。美玉需经过勤奋琢磨方能显现其价值,这里比喻着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和努力;“良才”指的是优秀的人才,而“讵小成”则意味着即便是小有成就,也值得赞赏。

最后两句,“心期须后会,拭目更增明。”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友人的愿望,以及通过不断学习和磨练来提高自己见识的决心。这里的心愿不仅是个人情感的交流,更蕴含着对于知识和智慧追求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学问修养的重视,也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自我完善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游章华台

楚国旧雄胜,荒台今是非。

平川留宿潦,萧寺掩斜晖。

木落秋声急,天高雁影微。

凄凉无处问,骑马踏堤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游道场山次沈国录韵

玻瓈盆外起千鬟,路入空濛紫翠间。

心远最便天宇迥,眼明偏见野云闲。

寒泉宰木留千载,清磬疏钟度两山。

我亦湘城三径在,湖边归去洗尘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登岳麓赫曦台联句

泛舟长沙渚,振策湘山岑。

烟云眇变化,宇宙穷高深。

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

寄言尘中客,莽苍谁能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登法华台

山间景物转流年,台上风光处处传。

放目便应云梦小,凭栏平挹祝融巅。

忽寻故国占天际,谁看孤舟系岸边。

百感还将山下去,肯同槁木堕深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