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扬州(其二十)

樵夫偏念客途长,肯向城中为裹粮。

晓指高沙移处泊,司徒庙下贾家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翻译

樵夫特别考虑到旅途遥远,他愿意进城去为旅人准备食物。
清晨时分,他指向高沙边上的一个泊船处,那是在司徒庙下的贾家庄。

注释

樵夫:砍柴的人。
客途长:长途的旅行。
肯:愿意。
城中:城市。
裹粮:准备路上的食物。
晓指:清晨指引。
高沙:高地上的沙滩。
移处泊:移动到别的地方停泊。
司徒庙:古代官员或贤人的庙宇。
贾家庄:姓贾的人家所在的村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樵夫对远方客途的思念之情。"偏念"表达了他对远方的牵挂,而"肯向城中为裹粮"则展示了他为了生活所需,甘愿前往城中贩卖柴火以换取食物的艰辛与勤劳。诗人通过樵夫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对远方故土的深情。

"晓指高沙移处泊"描绘了一种清晨之景,樵夫指引着自己的小舟在河流中移动,寻找适宜的地方停泊。这里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描写,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寂寞与不安。

"司徒庙下贾家庄"则具体地点了樵夫所到之处,是一处名叫贾家庄的地方,紧邻有司徒庙。这种细节上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也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情境。

整首诗通过樵夫的形象和他所处的环境,传达了一种对远方故土的怀念,以及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艰辛与不易的深刻体会。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至扬州(其十六)

青衣山下汲荒泉,道遇腥风走不前。

向晚归来号且哭,胡儿只为解腰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至扬州(其十二)

路逢败屋作鸡栖,白屋荒荒鬼哭悲。

袖有金钱无米籴,假饶有米亦无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至扬州(其七)

路傍邂逅卖柴人,为说高沙可问津。

此去侬家三十里,山坳聊可避风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至扬州(其十)

颠崖一陷落千寻,奴仆偏生负主心。

饥火相煎疲欲绝,满山荒草晓沉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