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外至龙兴院作

朝游天苑外,忽见法筵开。

山势当空出,云阴满地来。

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

日暮香林下,飘飘仙步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早晨在天苑之外漫游,忽然看见佛经法会正在举行。
山势如同屏障直插云霄,乌云低垂,仿佛铺满了大地。
稀疏的钟声从清冷的月殿传来,深沉的梵音在寂静的花台上回荡。
到了傍晚,在香气缭绕的树林下,我仿佛看见仙人轻盈地踏步而归。

注释

天苑:古代皇家园林,此处指修行或冥想之地。
法筵:佛教中的讲经说法之席,也可指法会。
山势当空出:形容山峰高耸入云,仿佛直刺天空。
云阴满地来:乌云密布,像是从天而降,覆盖大地。
疏钟:稀疏的钟声,通常用于寺庙或宁静的环境中。
幽梵:深沉的梵呗,佛教中的诵经声。
香林:香气浓郁的树林,常用来象征修行者的清净之地。
飘飘仙步:形容如仙人般轻盈的步伐,可能带有超凡脱俗的意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客在早晨游历天苑山外的景象。"忽见法筵开"表明诗人偶然发现了僧侣们的聚会场所,可能是某种佛教活动。这强烈地暗示着这片区域与佛教文化紧密相连。

"山势当空出,云阴满地来"两句,生动描绘了山势如同天然屏障般从天而降,与地面上的云雾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这里的“山势”指的是山的轮廓,它似乎直接从空中伸展开来,而“云阴满地来”则是对景象的一种描写,云雾缭绕,使得天际与地面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两句,则是在细腻地刻画佛教建筑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这里提到的“疏钟”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钟声,而“清月殿”则是描绘了一处在明净月光下的殿宇。“幽梵静花台”中的“幽梵”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佛教僧侣的行为,这里或许暗示着某种宁静、神秘的氛围,而“静花台”则可能是指一处安静美丽的地方。

"日暮香林下,飘飘仙步回"两句,则是在描绘夕阳下的景象。诗人在日落时分,身处芬芳的森林之中,感受着自然界渐渐降临的夜幕,同时捕捉到了一种“飘飘”的仙气,这里的“仙步”可能是指佛教中的某种修行状态,或是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诗人似乎在此刻体验到了某种超凡的美好。

总而言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宗教氛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既神秘又宁静的意境,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225)

储光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 籍贯:润州延陵
  • 生卒年:约706—763

相关古诗词

饯张七琚任宗城即环之季也同产八人俱以才名知

他日曾游魏,魏家馀趾存。

可怜宫殿所,但见桑榆繁。

此去拜新职,为荣近故园。

高阳八才子,况复在君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临江亭五咏(其一)

晋家南作帝,京镇北为关。

江水中分地,城楼下带山。

金陵事已往,青盖理无还。

落日空亭上,愁看龙尾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临江亭五咏(其二)

山横小苑前,路尽大江边。

此地兴王业,无如宋主贤。

潮生建业水,风散广陵烟。

直望清波里,秪言别有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临江亭五咏(其三)

城头落暮晖,城外捣秋衣。

江水青云挹,芦花白雪飞。

南州王气疾,东国海风微。

借问商歌客,年年何处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