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儿/御街行(其一)

在家不觉穷冬好。向客里、方知道。

故园梅花正开时,记得清尊频倒。

高烧红蜡,暖熏罗幌,一任花枝恼。

如今客里伤怀抱。忍双鬓、随花老。

小窗独自对黄昏,只有月华飞到。

假饶真个,雁书频寄,何以归来早。

形式: 词牌: 御街行

翻译

在家里并未感到严冬的美好,直到离家在外才体会到。
故乡的梅花正是盛开的时候,我记得那时常常举杯畅饮。
点燃红蜡烛,温暖地照亮罗帐,任凭花香缭绕。
现在身处他乡,心中愁绪难耐,忍受着双鬓斑白,随着花期老去。
在小窗前独自面对黄昏,只有月光洒落。
即使真的能频繁收到鸿雁传来的信,又怎能期待早日回家呢。

注释

在家:指在自己的家中。
不觉:未察觉。
客里:指他乡。
方知道:才体会到。
故园:故乡。
梅花:冬季开花的植物。
清尊:清酒。
频倒:频繁举杯。
高烧:点燃。
罗幌:纱幔。
花枝恼:花香撩人。
伤怀抱:愁绪满怀。
忍:忍受。
双鬓:两鬓。
随花老:随着花期老去。
小窗:窗户。
黄昏:傍晚。
月华:月光。
飞到:洒落。
假饶:即使。
雁书:书信通过大雁传递。
何以:如何。
归来早:早日回家。

鉴赏

这首宋词《孤雁儿·御街行》是程垓所作,描绘了作者在客居他乡时的感受。上片通过对比在家与在外的生活,表达了对故乡梅花盛开和温馨家庭生活的怀念。"在家不觉穷冬好",暗示了在熟悉的环境中,贫困或困苦并不显得那么明显;而在异乡,"向客里、方知道",才体会到家的温暖和舒适。

"故园梅花正开时,记得清尊频倒",进一步描绘了家乡梅花盛开的景象,以及与亲朋好友共饮的欢乐时光。"高烧红蜡,暖熏罗幌,一任花枝恼",通过蜡烛燃烧和罗幌微熏,营造出温馨的氛围,而梅花的盛开仿佛也在催促着作者回家。

下片转向抒发客居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如今客里伤怀抱。忍双鬓、随花老",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小窗独自对黄昏,只有月华飞到",描绘了夜晚的孤独,只有月光作为唯一的陪伴。

最后两句"假饶真个,雁书频寄,何以归来早",表达了即使能频繁收到家书,也无法立刻回到故乡的遗憾,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归家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客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故乡和亲情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155)

程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正伯。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 籍贯: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86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

秋风秋雨,正黄昏、供断一窗愁绝。

带减衣宽谁念我,难忍重城离别。

转枕褰帷,挑灯整被,总是相思切。

知他别后,负人多少风月。

不是怨极愁浓,只愁重见了,相思难说。

料得新来魂梦里,不管飞来蝴蝶。

排闷人间,寄愁天上,终有归时节。

如今无奈,乱云依旧千叠。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雨中花令(其二)

旧日爱花心未了。紧消得、花时一笑。

几日春寒,连宵雨闷,不道幽欢少。

记得去年深院悄。□梁畔,一枝香袅。

说与西楼,后来明月,莫把菱花照。

形式: 词牌: 雨中花令

雨中花令(其三)

卷地芳春都过了。花不语、对人含笑。

花与人期,人怜花病,瘦似人多少。

闻道重门深悄悄。愁不尽、露啼烟袅。

断得相思,除非明月,不把花枝照。

形式: 词牌: 雨中花令

雨中花令(其一)

闻说海棠开尽了。怎生得、夜来一笑。

颦绿枝头,落红点里,问有愁多少。

小园闭门春悄悄。禁不得、瘦腰如袅。

豆蔻浓时,酴醾香处,试把菱花照。

形式: 词牌: 雨中花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