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觉知偈

见闻觉知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

如鸟空中只么飞,无取无舍无憎爱。

若会应处本无心,方得名为观自在。

形式: 偈颂 押[队]韵

翻译

视听嗅味触觉全都畅通无阻,对声香味触常常保持宁静的状态。
如同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不执着,不抛弃,没有憎恨和喜爱。
如果理解到一切应对之处皆无固定的心念,才能称为真正的自在观者。

注释

见闻觉知:指人的视觉、听觉、感觉、知觉。
无障碍:没有任何障碍或束缚。
三昧:佛教术语,指心专注于一境,达到静定的状态。
只么飞:就这么自由自在地飞翔,比喻无拘无束的状态。
无取无舍:不执着于任何事物,既不获取也不抛弃。
憎爱:憎恨和喜爱,指情感上的极端反应。
应处:应对各种情况的地方。
本无心:没有固定的心念或意图,即无执著之心。
观自在: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这里指达到内心真正自在的境界。

鉴赏

这首诗是佛教禅宗的修行理念,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达到心灵自由境界的状态。"见闻觉知无障碍"意味着通过禅定的修炼,使得感官上的所见、所闻、所觉、所知都不会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达到了内心清净无为的境地。

"声香味触常三昧"则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各种感官刺激,如声音、香气、美味和身体接触,都能保持一种禅定状态,不被这些外界事物所诱惑。

"如鸟空中只么飞,"这句比喻修行者的心境,就像鸟儿在空中自由翱翔,没有任何拘束。

"无取无舍无憎爱"表达了对世间万象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不执着于任何事物,也不排斥或厌恶任何事物,达到了一种内心平和、不起贪嗔之心的境界。

"若会应处本无心,方得名为观自在。"这句话强调了修行者要在各种情况下都保持一种无所谓的心态,不被外界环境所左右,只有达到这种状态,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理解并实践了“观自在”的禅理。

整首诗体现了一种超脱物我、达观自在的精神境界,是对佛教中"观自在"思想的一种文学表达。

收录诗词(7)

本净(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四大无主偈

四大无主复如水,遇曲逢直无彼此。

净秽两处不生心,壅决何曾有二意。

形式: 偈颂

来往如梦偈

视生如在梦,梦里实是闹。

忽觉万事休,还同睡时悟。

智者会悟梦,迷人信梦闹。

会梦无两般,一悟无别悟。

富贵与贫贱,更亦无别道。

形式: 偈颂

背道逐教偈

道体本无修,不修自合道。

若起修道心,此人未会道。

弃却一真性,却入闹浩浩。

忽逢修道人,第一莫向道。

形式: 偈颂 押[皓]韵

真妄偈

穷真真无相,穷妄妄无形。

返观推穷心,知心亦假名。

会道既如此,到头亦只宁。

形式: 偈颂